
您当前的位置:养殖信息网 -
养殖百科 - 母鸡
-
- 成活度:
-
-
- 成长度:
-
-
- 环境适应:
-
-
- 友善程度:
-
-
- 运动量度:
-
-
- 耐寒程度:
-
-
- 耐热程度:
-
母鸡,一种家禽,头小,眼椭圆,嘴尖且硬,毛多而密又长,故又名圆毛母鸡,开食迟,采食慢。同一鸡,20.5天出的公鸡多,21天后出的母鸡多。
分类等级: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突胸总目-鸡形目-雉科,原鸡属,家鸡种。
通常把18周龄至产蛋率达5%的时间称为产蛋前期。实际上,无论从饲养和管理上讲,此期属于一个短暂的调整时期。一般在16~17周龄前上笼,以便母鸡在开产前能适应环境。因为母鸡开产必须具有基本的生理和环境条件,即鸡的羽毛脱换完全和长齐,体重达到一定标准,饲粮中钙要由1%提高至2.4%以上,光照时间不低于12h等。而鸡群生长发育受诸多因素影响,每一批鸡由于品种和饲养环境等都不一样。因此,母鸡饲粮中钙质含量提高的速度、日粮喂量增加的幅度,以及光照延长的梯度等都应根据鸡群质量来调整。而这些又与鸡群的体重、整齐度、适时开产、产蛋量、蛋重等性状有关。最重要的是饲养管理条件的变动,要与母鸡的生长发育和生理需求相一致,与上述性状协调或同步进行。
1光照递增梯度的确定
从18周龄开始,对发育良好的鸡群就可以开始进行光刺激,但对体重达不到标准的鸡群应推后。首先参阅所饲养品种的指南要求,来确定每周增加光照的时间,如15min、30min或1h,要逐渐过渡。开产至高峰前期(21~26周龄)视为母鸡的“生理产蛋高峰期”。据实践观察统计,在此阶段并不需要太长的光照时间。鸡场增加光照的速度可以比标准慢一点。这样做不但增强了鸡群的体质,而且使开产日龄的同期化程度更好。20周龄的平均产蛋率是13.41%,到21周龄为46.70%;当鸡性成熟后,仅用7d时间(到22周龄)产蛋率就由46.70%跃升到82.90%;而23周龄时光照才达13h,但产蛋率已攀升到94.50%。这表明在“鸡的生理产蛋高峰期”,的确不需要太长的光刺激。在母鸡由性成熟向体成熟过渡这一阶段,不能使其体能消耗过多,否则母鸡容易早衰,并对后期产蛋不利。
产蛋母鸡在产蛋期,光照时数应是每日16h,光照强度为10~30Lex。生长发育好的鸡群,随产蛋率的升高,光照时数也在延长,一般在32周龄达到每日16h,以后不再增加。当产蛋后期,鸡群仍保持较高产蛋率,且母鸡体况好时,光照可增至17h。要注意的是产蛋期光照时数只能延长,不能缩短,这是光照程序控制的一条重要原则。
2掌握好日喂量
在开产前1个月左右,母鸡采食量增加幅度不大;从开产到产蛋率达50%之间增幅较大;当产蛋率达高峰后,每周的增幅相对较稳定。此期的给鸡投料的原则是让鸡吃饱为佳;在开产前期和产蛋高峰期,第二天早晨开灯时,饲槽无剩料即为适量;在产蛋高峰后期,在关灯前1~2h料槽中无剩料或剩料很少,即饲喂量适度。母鸡的采食量,也随气候和产蛋量的变化而有增减,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都要逐渐进行。一般是随产蛋率上升,日饲喂量应是增加的,但不是每天都增加。第二天的增加量,应以第一天的投料量为依据,若头一天鸡把料吃完,就应增加。每调整1次饲喂量,要稳定3~4d。若饲喂量增加了,产蛋率还在继续上升,就可继续增加饲喂量,尤其是产蛋高峰期。若气温很适宜母鸡产蛋,母鸡的采食量增幅就是每周0.5~1g。到高峰后期就不再增加或增加甚微。若产蛋后期是处于气温回升的季节,母鸡采食量可能略有减少,那么投料也要酌情减少,这比增加投料更应稳妥,速度要慢。无论增加或减少都不能影响产蛋率。
疾病直接影响母鸡的产蛋量,导致产蛋量下降,也会对母鸡本身的体质构成威胁,影响养鸡业的发展。其中传染性疾病是致使产蛋量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急慢性传染病的滋生,会导致母鸡产蛋量骤然下降,且鸡群会呈现规模性的传染,进而导致整体产蛋量下降,甚至死亡。传染性疾病对产蛋量的影响与疾病的类型存在着直接的联系,会根据传染病类型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母鸡的产蛋量下降。
在诸多疾病中,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鸡痘传染病是影响母鸡产蛋量的疾病之一。产蛋下降综合征,简称为EDS-76,该疾病发生时的症状表现为产蛋量下降,产蛋率会下降七成,且出现大量的异常鸡蛋,以薄壳蛋与轻壳蛋为主,甚至还会出现无壳蛋情况;鸡痘传染病是鸡群传染病中的主要疾病类型,若属于良性病症,会诱发禽类败血霉形体发生感染现象,进而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对母鸡身体构成严重的威胁,会导致其产蛋量下降。
产蛋鸡从16周龄起进入预产期,25周龄可达到产蛋高峰。这段时间,母鸡不仅体重在增长,生理上也发生着急剧变化。母鸡卵巢和输卵管的体积、重量与其功能密切相关。1日龄母鸡的卵巢平均重0.03g。未成熟母鸡的卵巢长约15mm,宽约5mm。卵巢内含有大量的卵母细胞,其数量由600~500000个不等,用显微镜可观察到12000个,但仅有少数达到成熟排卵。母鸡有4月龄和5月龄时,卵巢重量分别增至2.66g和6.55g。
卵巢和输卵管从11周龄起逐渐生长发育,16周龄加快,19周龄前后达到高峰。在开始性成熟时,卵巢重量增至40~60g。这是由于发育较快的4~6个滤泡和卵黄物质积聚的结果。输卵管在静止期长度是15.4cm,产蛋期变为65~81cm不等,重量约为41.5g。在开产前期,母鸡体重要增加400~500g,其中有40%~70%为生殖系统的增重;骨骼增重15~20g,有4~5g为钙的储备。小母鸡大约在产第一枚蛋的10d前,开始沉积髓质骨,髓质骨约占小母鸡全部骨骼重量的72%。开产后,泄殖腔变大而润湿,耻骨尖变薄,间隙变宽,龙骨与耻骨间距离变宽;头部皮肤变薄,冠和肉垂鲜红,触摸时有温感;喙、跖骨等部位黄色逐渐变淡。当大部分鸡开产后,凡不具有上述特征的鸡,可认为是未开产鸡而加以淘汰。
1、抗寒力差,初出壳的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3℃,要10天后才能达到正常体温,加上雏鸡绒毛短而稀,不能御寒,所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必须依靠人工保温,雏鸡才能正常生长发育。1-30天的雏鸡都要保温,并放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饲养。30天以上的小鸡,羽毛基本上长满长齐,可以不用保温。
2、体温高,发育快,一般鸡的体温在40.8-41.5℃之间,所以必须在冬暖夏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饲养,另外鸡的消化道短,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因此要喂给营养充足,易消化的饲料才能满足需要。
3、抵抗力弱,特别是雏鸡,很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袭。因此,除做好环境的清洁卫生外,还要做好预防工作。如鸡舍严禁外人进出,环境和笼具要消毒,各种鸡都要定期注射各种预防针。
4、易惊群,鸡胆小,特别是雏鸡很容易惊群,轻者拥挤,生长发育受阻,重者相互践踏引起伤残和死亡。因此,要在安静的地方养鸡。粗暴的管理,突来的噪音,狗猫闯入,扑捉等都能导致鸡群骚乱、影响生长。
5、怕潮湿,鸡宜在干爽通风的环境中生长,如果环境潮湿,一些病原菌和霉菌易于生长繁殖。如果鸡舍内潮湿,鸡粪会发酵产生有毒气体,使鸡容易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