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更新
  • 养殖信息网(农村养殖创业,攻略学习大全)

养殖信息网

狗狗召唤求带回家
您当前的位置:养殖信息网 - 养殖百科 - 藏香猪
  • 藏香猪
    Zang Xiang pig
  • 370 人浏览过
别名:人参猪 原产地:四川阿坝州
身高:20厘米 体重:50公斤
饲养难度:中 参考价格:300元
特点:营养价值高 买一只 咨询养殖专家
  • 成活度:
  • 成长度:
  • 环境适应:
  • 友善程度:
  • 运动量度:
  • 耐寒程度:
  • 耐热程度:
  
  藏香猪又名“琵琶猪”,被称为“喝泉水、吃山珍”长大的藏香猪正在成为藏族饮食文化的一个品牌。藏香猪为低脂肪型猪种。饱和脂肪含量很低,不饱和脂肪含量较高。皮薄,肉质鲜美丰腴,营养丰富,是藏民喜爱的食物。当地藏香猪放养在山林间,常食用虫草(虫草有黄草、白草之分,结布村山间多白草)、松茸、蕨麻(也成人参果)等野生药材,因此不仅肉质上乘,甚至猪粪都被收购用作藏药药引。藏香猪成长周期较长,正常成猪出栏时间为一年以上。繁殖能力一般,通常一年可繁殖2次。生产能力与饲喂料营养成正比例相关。一次产仔8头左右。藏香猪因为它独特的营养地位,原生态的成长环境和鲜美的滋味,被称为“高原之珍”。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藏香猪的养殖也呈多元化态势。在餐饮文化更加理性的今天,对食材的要求日益提高。人们不再一味的追风猎奇,逐渐认识到生物品种的防疫要素。近年四川宁夏江西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等地的藏香猪养殖迅猛发展。养殖流程更符合这一生物品种的特性。从防疫规范环境干预等方面着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供应市场。打破了产品供应的不平衡状况。也从根本上解决了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原始养殖方式。
  藏香猪可以通过放养来节约饲料成本,但规模化养殖后放养区域的草料很难满足大批量藏香猪的需求,因此利用优质牧草养藏香猪,不仅可降低饲料成本,还可提高藏香猪的瘦肉率,但要限定食量。藏香猪的养殖夏秋季节,种草养猪以鲜草直接饲喂为主要的牧草利用方式;冬春季节,以优质草粉或打浆青贮的牧草作为混合饲料成分喂饲。利用优质牧草养藏香猪,可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猪的瘦肉率。养藏香猪的优质牧草主要有:hn-mc籽粒苋、hn-mc俄罗斯饲料菜、hn-mc苦荬菜、hn-mc冬牧70黑麦草、hn-mc菊苣、hn-mc苜蓿等。牧草打浆或切断制作青贮饲料与精饲料搭配饲喂的利用方式:只要牧草当季直接利用还有剩余,就可以打浆或切断制作青贮饲料,在其它缺少青绿饲料的季节与精饲料搭配饲喂,具体的日粮添加数量可以根据猪的品种、生长阶段和生理状况来确定.藏香猪的喂养要每天饲喂三餐,早、中两餐只饲喂牧草供猪自由采食,晚餐待收猪回舍时饲喂饲料。
  作为西藏特有的一种古老畜种资源,在藏香猪主要原产地西藏林芝地区,其烹饪方法已被列入当地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并已申报第二批西藏自治区级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喝泉水、吃山珍”长大的藏香猪正成为藏族饮食文化的一个品牌。据介绍,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林芝地区、甘南和岷县地区的藏香猪质量较为上乘,在2012年去西藏拉萨、林芝、甘南及岷县等地酒店、饭馆吃饭的客人,大都会点一道藏香猪的菜肴,其鲜美的口感常常让食客赞不绝口。
  藏香猪主要在四川省阿坝、甘孜;西藏的林芝、山南、昌都地区;云南省迪庆、甘肃的甘南和岷县等地。最大主产区在云南香格里拉。1983年有繁殖母猪6万多头。其主要特性为:体小.嘴筒长、直呈锥形.额面窄,额部皱纹少,耳小直立、或向前平伸,体躯较短,胸较狭,背腰平直或微弯,腹线较平,后躯较前驱高,臀部倾斜.四肢紧凑结实。蹄质坚实直立,鬃毛长而密.每头可产鬃93~250g,被毛黑色居多,部分初生仔猪有棕黄色纵行条纹。终年放牧生长缓慢,成年母猪体重4lkg,公猪体重36kg,头胎产仔4–5头,3胎以上6—7头。肥育期日增重为173g,48kg左右屠宰率为66.6%。膘厚3c/n,眼肌面积l6。8cm。瘦肉率为52.5%。藏香猪由于气候、地理环境及放牧饲养等因素具有独特的生物学价值.以其肉质细嫩、香味独特、营养丰富而著称,是地道的纯天然食品。
 
  “藏香猪”,又称“琵琶肉”。是纳西摩梭人传统风味食品。也是普米、纳西等族食物。将宰好的猪去毛、骨、内脏后,腹腔内抹上盐、花椒等调料,用细绳缝严,放在一个大木板上,上面盖块木板,再压上大石头,等水干后挂起来,形状好似琵琶,故称“琵琶猪”,其味道十分鲜美。清《滇南闻见录》有“丽江有琵琶猪,其色甚奇,煮而食之,颇似杭州之加香肉”的记载。猪膘肉色、香、味俱佳,是待客、馈赠的佳品。
  野牧藏香猪多趋向于避风、向阳、干燥、遮雨、挡雪、御霜之地为栖息场所。一般情况下藏香猪可直接拱土为窝或以穴、坑为窝。带仔哺乳母猪则多以拱土为窝,上盖枯枝、叶草等建一简陋栖息地。猪群白天在栖息地附近采食、饮水、活动。其活动范围一般在2k m以内。藏香猪傍晚返回栖息地之前,习惯于在栖息地附近排泄粪便。野牧活动一般在白天进行,尤其在上午8时至11时,下午3时至6时左右。晚上基本停止活动,除偶然排泄粪便和受到惊扰外。.

更多

扫码关注
扫码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