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更新
  • 养殖信息网(农村养殖创业,攻略学习大全)

养殖信息网

狗狗召唤求带回家
您当前的位置: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
养殖新闻

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

2024年10月15日 编辑:养殖网 浏览: 184次

稻鸭共育是指将刚孵化10天左右的雏鸭放入稻田。鸭子会吃水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同时,鸭的运动会刺激水稻的生长,增加水中的含氧量。鸭粪也可用作肥料。水田还为鸭子提供充足的水和食物,以及日常活动的场所,这种稻鸭相互促进的体系被称为稻鸭共育。那么稻鸭养殖技术的关键是什么呢?有哪些预防措施?今天,亲农网将介绍如何实现稻鸭共育的生态养殖技术(首先是吉安红毛渡)应选择适合稻间杂交的ck鸭或山马鸭。这两个品种属于中小型个体。它们具有杂交灵活、摄食量大、耐粗食、成本低、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等特点。雄鸭生长快,肉质鲜嫩;母鸭产蛋率高。第二,小鸭要养好。由于早春气温较低,应注意防寒保暖。同时,应喂少量浸泡过的碎米、碎玉米和麦麸,并适当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一般来说,一些浅容器放置在n饲养室(棚)为雏鸭提供玩耍和运动用水,提高雏鸭对水的适应能力。20-25日龄,每只重150g左右,可在水田饲养(

2.放养时间

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把握时机:一般情况下,当秧苗变绿开始分蘖时,放鸭。夏秋季气温较高时,雏鸭体型较小;早春或晚秋气温较低时,放牧雏鸭较大(

在水稻抽穗开花后停止放鸭,以免伤害水稻。此时,如果鸭的主翅羽超过3厘米,就可以在市场上销售。如果不是的话古老的,它可以转移到河流和湖泊放牧。根据当地情况,除了在稻田中长期使用鸭子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草籽、春花和收获后的晚稻田(

3.放养密度

稻丛中鸭子的放养密度一般为180-225只/m2,而且最好以500只左右的鸭子为一组,这样既有利于避免鸭子对早稻秧苗的密集践踏,又能分布到划定范围内的每个角落寻找食物,达到田间病虫草害统一防治的目的。他们正在放养幼鸭,最好在群里养3-4只大鸭子以及其他鸭的1-2周龄雏鸭,以便遇到外敌时预警,避风避雨时带头。为了提高雏鸭的抗病能力,每只鸭在放养前都要注射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等疫苗(

4.肥水管理

鸭是水禽。稻谷间觅食活动时,田面水层应较浅,使鸭脚踩在表土水层上,有利于鸭脚踩在泥上搅浑田水,起到耕作松土的作用,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是的。此外,还可以通过将稻田切成块来解决干燥稻田的需要。也就是说,在一片稻田里,一半的稻田要保持水层把鸭子赶进去,另一半要把水排干,直到符合要求为止。或将鸭子驱赶到田间边的河边或池塘中3-4天。为了不影响鸭在稻间觅食的生长,水稻移栽前最好一次施用足够的肥料,以腐熟的长效有机肥(750kg/HA)和复合肥(225kg/HA)为主,并用鸭粪和腐熟的绿萍追肥还田(

v)。病虫害防治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以鸭为主,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病害的防治还应辅以有效的农药防治。建议采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在喷洒期间,应及时将鸭子收集并运出田间,超过安全间隔后再放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预防和控制。生物农药对稻鸭无毒害,符合A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要求。此外,在4公顷之间可设置一盏捕虫灯水稻诱杀害虫(最好在灯周围5米左右不种植作物)。由于鸭子践踏水稻,杂草明显减少(为了提高鸭子的成活率,防止夜间天敌入侵,特别是人为偷盗,方便鸭子转场放牧时的管理,鸭子应该集中在少数懂得养鸭的专业家庭手中。每天早上,鸭子应该空腹被赶进田间,晚上,鸭子应该被带回鸭棚。晚上,收集鸭子回家,然后添加一些补充饲料,如碎米和米糠。小鸭刚饲养10天左右的雏鸭觅食能力较差,为满足雏鸭生长发育的早期摄食需要,早晚需补充一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补充饲料。投入量应根据水田杂草和小型水生动物的数量确定。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减少抓网、立杆、建简易鸭棚的投资,而且可以提高养鸭的安全性,特别是养鸭户的规模效益。注意事项

1.建议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2.在田间建鸭舍时应考虑灭鼠措施

3.在稻田施药期间应及时收集和饲养鸭子,并在安全间隔后放生。在稻田施药的安全间隔期内,鸭饮水和稻田水应分开,防止鸭中毒和鸭产品污染(

4.不得在鸭患鸭瘟或传染病的地方养鸭,在受矿物油污染的水面和水田中(

8.水田养鸭是一种重要的防疫措施开放饲养易感染和传播疫病(鸭瘟

肉鸭7日龄时注射鸡胚益益益减毒疫苗0.2~0.5ml/羽。7天后,可产生抗体并保护肉鸭上市(鸭病毒性肝炎

),1~3日龄雏鸭皮下注射0.5ml鸡胚弱毒疫苗。鸭霍乱

疫苗为禽巴氏杆菌疫苗,如731减毒疫苗。对2月龄以上的鸭肌肉注射氢氧化铝疫苗,每10天一次,免疫期为3个月。这个用禽霍乱油乳剂灭活疫苗对2个月龄以上的鸭进行免疫。皮下注射1ml/只,免疫期6个月。据报道,由鸭疫巴氏杆菌a制成的疫苗,每只鸭肌肉注射2毫升(

,可产生4-5个月的免疫力,以上是亲农网带来的稻鸭共育技术的详细介绍。稻鸭共育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直播稻的杂草危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水稻晚倒伏。因此,这项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但目前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比如对土壤的研究理化性质和稻田生物多样性仍然不足。农民可以结合当地的特点,充分利用稻田的生态结构,再加上生物圈扩大收入(

一些专业知识从网络

转移过来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微信咨询 咨询宠物专家 您可以点击微信二维码,扫码添加客服进行咨询,我们将会发给你更多的照片和视频,让您挑选。
扫码关注
扫码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