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白星病怎么防治?
茶白星病发生在我国各产茶省份,主要发生在高山地区。主要为害嫩叶和新梢,尤其是芽叶和新叶。叶片损伤后,初期出现浅棕色湿斑,然后逐渐扩展为圆形灰白色斑点。病斑常愈合成不规则的大斑,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尤为严重,现在就来看看茶白星病的防治(
茶白斑病的症状
嫩叶感染了初生针尖大小的褐点,然后逐渐扩大成直径1-2毫米的灰白色圆点,中间有凹陷中间和深棕色到紫棕色边缘凸起的线条。湿度大时,病叶上的黑斑散在,病叶上的病斑数在几十到几百个。其中一些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斑点,导致叶片变形或卷曲。叶脉被感染,叶片扭曲变形。病茎呈深棕色,然后灰白色。病变部位也出现黑色小颗粒。病梢节长明显缩短,百芽重量减轻,叶片夹持数增加。严重蔓延到整个地上部,形成地上部枯萎病(
的病原为茶树白星病
的病原茶树白星病的病原菌是茶树的叶斑病菌,属于半知菌亚科× 32-80 (μ m) ,深褐色,顶部有乳头状孔,最初埋藏,然后通过表皮暴露。分生孢子椭圆形至卵形,无色,大小3-5× 2-3 μ M。在PDA培养基上培养48小时后,病原菌菌丝呈白色,然后变黑,上面有许多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子实体。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25℃℃, 最适温度为18-25℃℃. 当温度高于28℃时℃, 菌丝生长停止。光照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传播茶白斑病
通过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叶或茎中越冬。在第二年春天的初期,分生孢子释放出大量的分生孢子,这些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当湿度适宜时,侵染幼嫩的茎叶。培养1-3天后,开始形成新的病斑,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反复感染使该病持续传播。该病属于低温高湿型。温度是16-24度℃, 相对湿度大于80%。温度高于25℃ 对疾病不利。每年发病以春秋两季为主,五月发病率较高句号。高山茶园或贫肥茶园,局部施用氮肥容易生病,过度采摘和茶树衰弱严重(
防治茶树白斑病(
1.分批及时采摘可减少病害的感染和发生(
2.提倡使用酶菌发酵的堆肥,增加复合肥的施用量,3.3月底至4月初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50次,36%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次,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次,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次,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次网络知识转移
-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临床症状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防治方法及预防 10-15
- 夏季防肉羊掉膘的几个小窍门 10-15
- 防牛难产应从配种抓起 10-15
- 肾型传支的防治 10-15
- 波尔山羊圈养技术 10-15
- 夏季绵羊养殖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10-15
- 蛋鸡养殖技术详解,饲料配比是关键! 10-15
- 羊屠宰检疫的工作要点 10-15
- 夏季黄牛饲养管理技术 10-15
- 母牛产后不发情的原因、病理表现与综合防治 10-15
- 草鱼是什么鱼 10-15
- 怎样检查诊断禽类疾病 10-15
- 羔羊冬季饲养管理方法[农广天地] 10-15
- 蜥蜴目蛤蚧一般栖息在哪儿?它吃什么食物?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