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麻鸭禽霍乱的诊治
禽霍乱
又称禽巴氏杆菌病和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侵入家禽和野生鸟类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鸭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禽霍乱,又称“摇头鼠疫”,常引起鸭的接触性和急性化脓性传染病,为地方病。该病一旦发生,会造成快速死亡和高传染性,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多杀性巴氏杆菌可感染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鸭,产鸭对多杀性巴氏杆菌最为敏感;病程缓慢,死亡率高感染减毒菌株后ot升高。2015年10月,广西崇左市一养鸭场发生禽霍乱疫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发病率
广西崇左市一组300日龄肉鸭,共200万只,2015年10月,肉鸭突然发病,发病后第二天,病情持续两个月,累计发病率分别为30%和20%(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病突然、精神抑郁、缩颈、闭眼;羽毛松散无序;作物有食物积累,摄食量减少或放弃,饮水量增加;分泌物增多口鼻不适、咳嗽、呼吸困难;头颈无力,颈部摇头;腹泻,排出绿色稀便;他动作缓慢,不愿下水(
3尸检解剖改变
可见明显的脓毒性病变:心肌及冠状脂肪呈弥漫性出血点,心包积液增多,呈淡黄色透明状;肝脏肿胀,稍脆硬,有白色坏死斑,部分病鸭有红色出血斑;肺出血;脾脏稍肿大坏死,质脆,暗红色,表面有出血点;十二指肠严重的急性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如图1所示(
(从左至右,心肌及冠状脂肪弥漫性出血;肝脏肿胀,有白色坏死斑点;脾肿大伴出血点;肠道出血。)(
4实验室诊断与结果
4.1细菌分离与培养用鉴定
无菌接种病鸭,分别在血琼脂培养基、McConkey培养基和沙门氏菌鉴定培养基XLD平板上作标记。培养37天后℃ 培养24小时,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无色透明的小露珠状圆形菌落,怀疑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光滑透明的粉红色菌落在McConkey琼脂培养基上发现nd无色圆形菌落。革兰氏染色显示两端为圆形阴性杆菌,分别疑似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在XLD培养基上生长无色透明的菌落。经沙门氏菌诊断血清进一步鉴定,疑似菌落与诊断血清凝集,鉴定为沙门氏菌。根据疾病特点、临床症状、大体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鸭群被诊断为禽霍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和继发性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
4.2药敏试验
分离巴氏杆菌对多杀性弧菌、大肠埃希菌和沙门氏菌分别进行了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复方磺胺甲恶唑、萘啶酸、链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等10种常用药物的药敏试验。常规方法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观察抗菌效果,判定标准参照CLSI标准。结果表明,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高度敏感;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高度敏感。如表1(
所示5处理措施
立即从鸭群中挑选异常和疑似病鸭并隔离;同时对鸭舍、饲养用具和饲养场所进行消毒;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高度敏感的头孢菌素对鸭进行治疗(
6总结与讨论
暴发的主要原因是养殖场的鸭没有接种禽霍乱疫苗;其次,在水库边建养鸭场,鸭在水库内吃草,水库中可能含有的细菌会感染鸭,导致大肠杆菌感染。禽流感爆发后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霍乱。观察了鸭的病情。肝脏呈黄、硬脆、肝硬化等疾病。发病率高。预防该病的关键是用
疫苗进行免疫,应定期给鸭接种。发病时,应及时诊断病因,立即隔离病鸭,并对污染场所严格消毒。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可进行针对性治疗,减少损失。死鸭应焚烧或深埋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避免疫情蔓延。加强饲养管理是控制该病暴发的关键保持饲养环境清洁,严格消毒(
- 花甲怎么养 10-15
- 赵阳初养生态黄牛 拓空山黄牛致富大道 10-15
- 羊羔口疮病的防治措施 10-15
- 钓大鱼用什么鱼竿 10-15
- 蟾蜍(癞蛤蟆)如何安全越冬? 10-15
- 田鼠吃小麦吗? 10-15
- 规模羊场布鲁氏菌病净化技术路线和公共卫生安全的讨论 10-15
- 养殖香猪资料有什么方面 10-15
- 蝈蝈怎么繁殖 10-15
- 蛋鸡养殖技术详解,饲料配比是关键! 10-15
- 野兔的生活习性 10-15
- 羊光吃不长的原因 10-15
- 养藏香猪技术 10-15
- 鸟鹰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