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更新
  • 养殖信息网(农村养殖创业,攻略学习大全)

养殖信息网

狗狗召唤求带回家
您当前的位置: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浅谈鸡传染性贫血的防治措施
养殖新闻

浅谈鸡传染性贫血的防治措施

2024年10月15日 编辑:养殖网 浏览: 269次

鸡传染性贫血

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摘要]鸡传染性贫血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本文综述了鸡传染性贫血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措施,为养殖业生产综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和建议,是由鸡贫血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鸡的主要免疫抑制疾病之一。该病主要累及鸡的骨髓、胸腺和法氏囊,导致鸡的免疫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免疫抑制。该病毒还可加重与其它疾病的混合感染,如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新城疫、葡萄球菌病、隐孢子虫病等,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该病正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健康发展(

1致病特性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属于圆环病毒科和圆环病毒属。它是一种球形病毒,直径19-25nm,无包膜。目前研究证明,病毒的抗原没有差别,只有一个血清型。然而,不同基因型的致病性不同t株不同(

2流行病学特征

该病毒只对鸡敏感,对所有品种和年龄都敏感。然而,在1-3周龄时具有完全免疫力的鸡对该病有抵抗力。1周龄雏鸡可被感染,但未死亡;但临床症状不明显;3周龄以上的鸡很少生病。第一个死亡高峰通常出现在自然发病的7-12天,第二个死亡高峰可能出现在30-35天。病毒可以通过鸡蛋垂直和水平传播。该病的致病性强于鸡,年龄与母源抗体水平密切相关。一些小鸡母体抗体水平高,对病毒有很强的抵抗力,但只能维持3周左右。大多数育种者在2-18周龄时会再次出现抗体,这应该来自母体抗体消失后的感染水平(

3临床症状

正在产生。这种疾病的自然感染主要是由垂直感染引起的,我负担不起。垂直感染的鸡常有急性症状,多见于5日,6日后死亡。人工感染的潜伏期约为10天,而自然感染的潜伏期是可变的。但最早的临床症状出现在第12天,第3~4周病死率明显增高。它的主要诊所其特征是贫血。血液变薄,凝血时间延长,血细胞体积可减少到20%以下,同时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主要表现为抑郁、生长迟缓、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喙、胡须和可见粘膜苍白。出现翅皮炎或蓝翅、全身点状出血等;有些鸡在发病后2-3天开始死亡。大量鸡在发病后5-6天内急性死亡。死亡率为10%-50%,但通常不到30%。20-28天后,雏鸡可逐渐恢复,但可能引起免疫抑制。如果鸡是感染其他疾病,也可能阻碍鸡的健康恢复,甚至加重死亡(

4病理改变

皮下、肌肉和胃腺粘膜有出血点或斑点,肝脾肾肿大,内脏和全身苍白贫血,病鸡血液稀薄,凝血时间延长。本病最典型的病变是骨髓萎缩。股骨骨髓被脂肪组织取代,呈现脂肪色或浅红色。胸腺萎缩同时发生,甚至完全退化。胸腺呈深褐色。法氏囊病变不明显。有时法氏囊的体积s变小,外壁半透明,可见内部褶皱。在这一点上。如果继发细菌感染。坏疽性皮炎等症状可见一斑。病理改变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萎缩。胸腺、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等组织中淋巴细胞严重缺失(

5临床诊断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主要是2-3周龄)、临床症状(贫血)及骨髓和胸腺的解剖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病毒分离鉴定试验、血清学试验和DNA探针、多聚体等分子生物学技术酶链式反应,也可进行确诊(

6预防和控制措施

本病的预防和控制应结合起来采取防御措施。首先,加强鸡舍饲养管理,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保持饲养环境干燥、卫生、通风。为减少氨气等有害气体的危害,应及时清理粪便,保持空气良好。同时,做好地板、笼子、墙壁和喂食设备的消毒工作。其次,该病主要通过垂直传播,在发病初期传播给后代铺设。因此,加强对鸡的免疫监测,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进行免疫接种,是该病防治的重点。一般选用弱病毒冻干苗。对12~16周龄的种鸡进行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也可在13-15周饮用水,用天然鸡肝乳剂或SPF鸡胚病毒进行免疫。据监测,免疫后30-42天可产生抗体,持续时间420-455天,可有效防止病毒垂直传播。需要注意的是,种鸡接种疫苗后。鸡蛋w在40天内不能作为种子使用,以防止疫苗引起的感染。同时,6周龄以下的鸡不应接种疫苗。为降低鸡对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等疾病的敏感性,应及时做好免疫预防工作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微信咨询 咨询宠物专家 您可以点击微信二维码,扫码添加客服进行咨询,我们将会发给你更多的照片和视频,让您挑选。
扫码关注
扫码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