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禽类的梭菌病
近年来,家禽梭菌病在各地散发,给家禽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近年来,本病在我园已发生数例,有三种:一种是由肠炎梭菌引起的溃疡性肠炎;二是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坏死性肠炎;三是腐败梭菌引起的坏疽性皮炎。品种有褐马鸡、金鸡、鸸鹋、食火鸡、大鸨、孔雀、鹤等。溃疡性肠炎是一种以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腹泻和肠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第这种病是通过粪便传播的。这种疾病是由鸟类食用受污染的饲料、饮用水和垫草引起的。4-12周龄以下的幼鸟易受感染。我园褐马鸡、金鸡、鸸鹋感染该病后死亡(
1.1临床症状急性死亡,无明显症状,多为健康活动人群。慢性病禽表现为精神衰竭,羽毛蓬松,丰满,腹部肿胀,大便呈白色水样(
1.2急性死亡患者病变以十二指肠为主,肠粘膜广泛出血,肠内有暗红色粘稠液体,肝肿大,颜色苍白,黄色坏死灶肝脏表面大小不一。慢性病例小肠和盲肠粘膜有溃疡灶,溃疡灶边缘出血形成出血环。溃疡表面形成黄黑色假膜,不易脱落。一些深部溃疡引起肠穿孔、腹膜炎和肠粘连。肝脏肿大伴黄条或坏死灶,脾脏出血、肿胀(
1.3根据尸检病理改变可作出诊断。肠溃疡伴肝坏死、脾脏出血及肿大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诊断,坏死肝组织应采取压缩,革兰氏阳性杆菌应be用革兰氏染色显微镜检查,细菌中有无孢子或游离孢子即可作出诊断。必要时取肝脾组织进行厌氧培养,分离鉴定病原菌(
1。4临床上,球虫病、坏死性肠炎和组织滴虫病需与溃疡性肠炎鉴别。球虫病常继发于溃疡性肠炎或混合感染,因此必须采取两种不同的防治措施。组织滴虫病的特征性改变为盲肠干酪样坏死和肝铜币样坏死(
1.溃疡性肠炎的病原菌主要存在于粪便和被污染的被褥材料中,因此非常重要及时清理粪便,经常更换床上用品,保持清洁。同时,要防止拥挤,减少应激反应,控制球虫病等疾病,增强鸟类的抵抗力。链霉素可用于药物控制,0.006%的链霉素可用于饮用水。我们园采取了这一措施,以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坏死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产生的A型或C型毒素引起的家禽急性传染病,以血便和肠粘膜坏死为特征。该病通过粪便、土壤、灰尘、受污染的饲料和垫草传播,感染率高h死亡率。我园大鸨、蓝孔雀、食火鸡、鸸鹋均死于本病(
2.1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变,抑郁、食欲不振,甚至出现浪费、腹泻、大便疏松。有的病例肢体痉挛,头颈部弯曲,双腿翻出来,并伴有呼吸困难,口腔粘液夹杂食糜。病禽体重迅速下降,死亡剧烈(
2.2病理变化尸检大体病理变化局限于小肠,尤其是空肠和回肠。肠扩张,充满气体,肠粘膜增厚,附着黄绿色假膜,肠内容物与血液混合。在严重的情况下,整个空肠回肠充满了血。少数病例有气管粘液及喉出血(
2.3根据尸检病理改变可作出诊断。为进一步诊断,可刮取肠粘膜组织进行厌氧培养,分离鉴定病原(坏死性肠炎、溃疡性肠炎和球虫病的鉴别诊断容易混淆)。溃疡性肠炎是由肠炎梭菌引起的。病变为小肠、盲肠坏死、溃疡,肝表面有坏死灶。坏死性肠炎的病变位于空肠和回肠,很少位于肝脏和盲肠。因此,有必要隔离路径以便进一步鉴定。球虫感染引起的病变与魏氏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病变相似,不同之处是通过粪便涂片检查是否有球虫(
2.5防治,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供应多价饲料,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鸟类抵抗力,及时隔离病鸟,焚烧或掩埋死鸟。四环素类抗生素对这种疾病有效。青霉素、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本病(
坏疽性皮炎
坏疽性皮炎由腐败梭菌、韦氏梭菌和葡萄球菌的一种或多种病原体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大多数情况下,坏疽性皮炎是一些疾病的继发性疾病。这种病通常发生在2-3周龄的雏鸡身上。我园一只3周龄蓝马鸡患此病,经治疗后死亡(
3.1临床症状:精神衰竭、厌食、腿无力、运动障碍。病程极短,一般不到一天,常无任何症状而急性死亡(
3.2主要病变为皮肤黑,翼、胸、腹、腿皮肤下血样水肿,肌肉灰褐色,肌束间水肿及气体。大部分脏器无病理改变,局部可见散在的白色坏死灶e肝(
3.3诊断本病可通过临床症状和尸检改变结合病原分离诊断。从褐马鸡皮肤分泌物中分离到腐败梭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3.4在鉴别诊断上应与真菌性皮炎相鉴别。经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及镜检鉴定(
3.5本病及溃疡性肠炎的防治与坏死性肠炎相似。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家禽的抗药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能起到一定的控制效果。
- 鸡肉需求上涨 2050年家禽产量将增长121% 10-15
- 浅谈绿色生态养鸡 10-15
- 雏鸡缺氧原因分析 10-15
- 蛋鸡饲料的高效科学安全设计 10-15
- 土鸡夏季剪毛产蛋多 10-15
- 野兔的生活习性 10-15
- 高效养鸡技术“间隔喂料”法 10-15
- 马鞭草有没有毒? 10-15
- 鸡蠕虫病防治 10-15
- 贵妃鸡如何育雏? 10-15
- 肉用种鸡人工强制换羽的优点 10-15
- 中药宫净对奶牛不良反应的解救 10-15
- 金针菇怎么种 10-15
- 实现武隆生态黑土鸡发展的新跨越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