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原因探讨和防制对策
近年来,虽然许多养鸡场对1日龄鸡进行了马立克氏病(MD)免疫,但MD仍时有发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本文分析了MD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提出了预防和控制鸡MD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鸡马立克氏病;免疫功能衰竭;马立克氏病(MD)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肿瘤疾病。流行于世界各地,是我国三大传染病之一。感染鸡的发病率一般为25%~80%,死亡率较高甚至整个人口都被摧毁了。自20世纪70年代witter研制的火鸡疱疹病毒疫苗(HVT)广泛应用以来,该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近年来,尽管每年都有MD疫苗接种,但发病率明显上升,死亡率为8%~30%[1],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它再次成为危害养鸡生产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MD流行新特点
1.1主要集中在集约化养鸡场(
1.2发病率较高。据统计,MD是目前除[2]外的第二大疾病
)
1.3发病年龄范围放大了。MD通常发生在2-5个月龄的鸡。据报道,在20日龄雏鸡中发现MD[3],最迟可持续到40日龄[4](
1.4病鸡症状不典型,病理改变有新特点。70%以上的免疫失败病鸡有非典型症状[3]。神经型分裂体位较少,内脏型较多,内脏腺胃病呈上升趋势。据调查,腺性胃病占病鸡的40%以上[5],但它能引起病鸡消瘦和瘫痪,也有内脏型和神经型,但皮肤型眼型少见(
2 MD免疫功能衰竭的原因及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
2.1 MDV早期感染的年龄越小,对MDV的敏感性越高。1日龄雏鸡对甲氨蝶呤敏感,其敏感性是成年雏鸡的1000~10000倍。MD疫苗的诱导期一般为10-14天(cvi988为5天)。如果雏鸡在免疫效果完全建立之前感染MDV,免疫效果将显著降低。据报道,注射MD疫苗后1~2日龄感染MDV的雏鸡,其保护率分别为20%、7日龄70%、14日龄80%D疫苗,鸡往往有一定水平的母体抗体。由于母体抗体水平较低,不足以保护鸡群。相反,它会中和疫苗病毒,减少疫苗病毒的数量,从而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如果注射HVT疫苗的HVT雏鸡具有相同的母源抗体,并感染vvmdv,HVT的预防效果由69%下降到10~18%,几乎使HVT疫苗免疫完全失败[6]
2.3mdv流行株的毒力逐渐增强,在鸡免疫的选择压力下,MDV流行株的毒力逐渐增强。已经证实VV-MDV在许多国家都存在,有些国家甚至将VV+MDV分离出来。在中国,已经有关于vvmdv存在的报道[1]。MDV毒力越强,MD疫苗的保护作用越低。Witter的实验证实,hvt-fc126对vvmdv的MD5株攻击的保护率较低[7](
2.4疫苗问题
2.4.1目前,各种MD疫苗的保护率不能达到100%,只有80%~90%,疫苗免疫只能提高机体对强毒病毒的抵抗力,但不能阻止病毒的持续感染和传播。因此,少数鸡接种后仍会发病是不可避免的(
2.4.2日)我国现有疫苗的e-PFU不能满足免疫要求,现在国外是4000-6000 PFU(每只鸡0.2ml),但我国1500 PFU明显不够(
2.4.3疫苗的选择不适合本地条件,如vvmdv在养鸡场流行,而HVT冻干疫苗会失效(
2.5不科学的储存、运输和使用疫苗
2.5.1按规定,冻干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时间为2~8小时℃, 细胞结合疫苗在液氮罐(-196)中储存和运输℃). 如果冻干疫苗的保存时间超过6个月,或因频繁停电而反复冻融,则我如果未及时补充液氮疫苗,且疫苗在液氮表面以上,稀释后不立即使用或未准备好使用,在规定时间内未用完,疫苗的免疫效力将减弱或失效(
2.5.2),疫苗的PFU会降低。据报道[8],国产HVT疫苗稀释1小时后PFU由1500降到700以上,2小时后降到450。当MD疫苗与其它疫苗接种或与抗生素、维生素混合接种时,由于PFU的缺乏,疫苗的保护率会降低(
2.5.3)
2.5.4注射剂量不足或稀释比例错误、注射速度过快导致空气注射或针头漏出(
2.6免疫抑制性疾病一些病毒,如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鸡传染性贫血因子(CAV)、鸡白血病病毒(ALV)等传染病和鸡白痢,感染鸡后可抑制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6,9],从而降低MD疫苗的免疫效果(
2.7应激反应各种应激因素,如破喙、群体迁移、饥渴、高脂血症等h温度高,寒冷,密度过大,可抑制免疫反应,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因此,在饲养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应激因素越多,MD(
2)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8不同遗传背景的不同品种和品系的鸡对MDV的敏感性差异很大。如三黄鸡对MD的敏感性较高,白羽来航鸡对MD的抗性较强(
3防治措施
3.1.1鸡场和鸡舍的布局设计应考虑MD早期感染的控制。孵化室应距鸡舍至少500米,并应处于迎风位置。育雏室应该是尽可能远离成年鸡舍(
3.1.2孵化器和孵化器应严格消毒,彻底消毒后可孵化出种鸡蛋。做好孵化器的卫生工作,防止含有病原体的杂质污染蛋壳,从而污染鸡(
3.1.3鸡应在30日龄前,特别是1-15日龄前隔离饲养。饲养环境必须严格消毒除尘。使鸡不能接触MDV,避免早期感染。每周给鸡消毒两次。进出人员应消毒。地面应保持湿润,以防止灰尘(
3.1.4商品肉鸡应该接种MD以减少环境污染。由于肉鸡场易受MDV感染,同时MDV的传播也会给周围感染MDV的鸡场带来严重的威胁(
3.2选择合适的疫苗
3.2.1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稳定的疫苗,疫苗有足够的PFU,病毒含量不低于2000pfu。应特别注意保持疫苗的密封性和在有效期内(
3.2.2对于无MD史和vvmdv的鸡场,一般宜增加HVT冻干疫苗的免疫剂量(
3.2.3细胞结合疫苗,二价疫苗和多价疫苗可以是u免疫功能衰竭和严重MD污染地区的sed。结果表明,多价疫苗抗原具有协同保护作用,能抵抗vvmdv,产生早期免疫,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广西兽药研究所研制的814(Ι 在广西9个养鸡场用30万只鸡免疫自然型HVT(Ⅲ型)毒株。对12万只鸡进行了观察。HVT疫苗的发生率为35.35%,使用两种疫苗后发生率为2。该病的发病率仅为0.7%[6]
)
3.3有效使用疫苗
3.3.1注射器和针头应采用高压或煮沸消毒
3.3.2疫苗稀释应使用专用稀释液,其他药物或疫苗不得混入稀释液中。疫苗现在已经准备好使用了。稀释后,放入加冰的容器中。尽量在0.5~1小时内用完,超过2小时后不要再使用(
3.3.3免疫接种应选择颈部下部皮下注射或大腿外侧肌肉注射。注射过程中应经常更换针头,及时检查注射器,避免注射不足或空注(
3.3.4 HVT冻干疫苗加ACM1(苏威公司生产)可提高免疫效果。据报道,HVT冻干疫苗+ACM1的免疫效果相当于HVT-sb1二价疫苗。湖南省养鸡场用HVT冻干疫苗免疫鸡的发病率在7%以上,HVT+ACM1免疫鸡的发病率降低到0.06%,较好地控制了MD
)
3.4为避免母源抗体
的干扰3.4.1为改进免疫程序,将过去的“常规剂量,一次免疫”改为“双倍剂量,二次免疫”。也就是说,雏鸡在孵化后24小时内注射1.5-2倍的疫苗,以补偿由于母体a的中和而消耗的疫苗量尸体。第二次免疫在12-21天进行,以刺激第一次免疫中致敏的免疫细胞产生更强的免疫应答。实践证明,二次免疫的保护率可提高13.8%[1],显著高于一次免疫(
3.4.2对不同世代的鸡进行不同血清型的交替接种。由于一种血清型疫苗产生的母源抗体对另一种血清型疫苗没有明显的干扰作用,因此使用不同血清型疫苗的母鸡和子鸡可避免母源抗体(
3.4.3细胞结合HVT疫苗,二价vaccine或三价疫苗用于结合MD疫苗。疫苗毒素包裹在细胞内,不易被母体抗体中和。据资料显示,100 PFU细胞结合HVT疫苗的免疫效果与300~1000 PFU冻干HVT疫苗
相同。3.4.4鸡胚免疫试验结果表明,胚胎MD的免疫效果优于壳MD,且能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1]。有条件的养鸡场可采用18日龄鸡胚免疫法(
3.5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做好防病工作
3.5.1按broo要求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新鲜空气饲养密度应合理(
3.5.2对雏鸡应提供全价饲料,并在饲料和饮用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抗生素,提高机体抵抗力(
3.5.3做好鸡白痢、球虫病、IBD、Nd的预防工作,大肠杆菌等疾病,并根据免疫程序及时接种,从而提高鸡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
3.6利用抗病育种培育MDV抗性鸡群是今后控制MD的主要途径之一。例如,在俄罗斯进行了20年的遗传选择后,一种新的耐MDV蛋鸡品种俄罗斯雪白鸡获得了成功54001
- 鸡球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10-15
- 鉴别雏鸡雌雄的方法 10-15
- 鸡的传染病 10-15
- 鸡磺胺药中毒的诊治 10-15
- 鸡腺病毒Ⅰ群感染 10-15
- 蛋鸡生产中的保健措施 10-15
- 肉鸡的养殖技巧 10-15
- 肉用种鸡人工强制换羽的优点 10-15
- 草原生态养鸡试验报告 10-15
- 鸡如何输精 10-15
- 遵守自然规律,科学养好肉鸡 10-15
- 蛋鸡刮粪机相关信息汇总 10-15
- 蛋鸡产蛋期异常情况的处理 10-15
- 鸡毒支原体的免疫防治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