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鸡不同生长阶段的 饲养管理要点
1.7分组及时撤离是鸡群健康生长、降低发病率、提高成活率的重要措施。分组时间应根据密度和室温确定。一般来说,第一组应在4周龄时进行,第二组应在8周龄时进行。具体来说,应将原取食面积扩大一倍,按强度和大小分组(
1.8),第一次断喙的最佳时间为7~11日龄;在8-10周内修复喙。维生素K3可在折喙前一天和折喙后一天添加到饮用水(或饲料)中,每公斤水约5mg(或饲料)(繁殖期
2.繁殖管理技术
繁殖期是指43-130日龄的雏鸡。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成活率,提高均匀性,为产蛋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求每月测量一次体重。如果一大群鸡的体重不符合标准,应改变饲料配方,增加饲料中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如果个别鸡的体重较差,可分为两组进行饲养,以保证生产如期开始,并在前期达到高峰(
2.1温度应保持在15~22℃℃ 据t鸡舍移栽后的气候条件(
2.2平养密度10-15/m2,网箱养殖密度25/m2(
2.3鸡舍日光照时间由10小时逐渐缩短到9小时,再维持8小时至16周龄(原则是根据体重灵活控制照明系统)(
2.4育雏繁殖期应做好断喙工作。喙通常在7-10日龄时折断。早期虚弱的鸡,10-14日龄可折喙,18-20周龄可折喙一次(
2.5按雏鸡体重指数称重,5%~每周随机抽取10%的鸡进行饲养管理效果的检测。一般来说,一组中85%的鸡在体重指数范围内被认为是正常的;如果低于85%,应加强营养,使鸡的平均体重尽快达到所需体重。如果高于标准体重,应适当限制喂养(
2.6产蛋率达到50%的年龄为150天;早晚对蛋鸡生产性能有影响,应通过饲料营养和光照时间
来控制影响。2.7优质鸡选育和淘汰的重点是转fr从育雏房到繁殖房(6-7周),从繁殖房到产蛋房(18周),选择生长正常、无残疾的鸡(
2.8体重应在18周龄时称重。体重达到标准体重(1.5kg)时,每周增加光照时间30~50min,至16h,产蛋率达到50%,饲喂高产蛋鸡。群体迁移是鸡种繁育和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做到以下几点:1.按时集体转移:6-7周龄转移到种房,18周龄转移到产蛋房;② 组间转院前停止供水2~4h组间转移前、后饮用水中添加多维水3~5d;③ 做好产蛋期管理,淘汰不合格蛋鸡(
3.产蛋期饲养管理技术
产蛋期饲养管理包括初产期饲养,高产期和末期(
3.1产蛋初期(150-223日龄)是蛋鸡产蛋的关键时期。由于大多数蛋鸡突然从非产蛋状态转为产蛋状态,体内激素分泌不稳定,抵抗力下降,常出现异常蛋和血蛋,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可导致产蛋率下降嘿嘿往往会猝死,因此,每隔半个月到一个月用输卵管消炎药和解热药喝水和拌料,连续使用3~5天,可避免此类死亡;此外,由于产蛋率直线上升,相应的饲料营养,包括蛋白质水平和钙磷平衡,应及时调整,以满足较高的营养需求。并注意换料应激(
3.2高产期的饲养这一阶段是饲养蛋鸡最有利的时期。这一阶段的育种重点包括三个方面:促进高产、延长高产期和降低死漂率。饲喂应满足以下要求:1)调整饲料:根据品种要求,将饲料蛋白质水平调整到比要求水平高5%,夏季增加5%;② 应注意补钙和钙磷平衡。产蛋期钙的需要量是生育期的3~4倍,高产期钙磷平衡比为4~6:1;③ 注意维生素的含量,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易被氧化而缺乏,特别是夏季饮用水中应添加维生素;④ 减少或避免各种压力;饲料要稳定,尽量不要注射,我选用驱虫剂,切断材料、水、电、刹车灯,防止温度过高和室内有害气体(
3.3管理最后的产蛋期(364-500日龄)产蛋率在这个阶段下降到80%以下。由于蛋鸡产蛋性能下降,对蛋白质的需求量相应减少,饲料中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蛋鸡容易过度施肥。因此,产蛋率降低一周后,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应降低。另外,由于最后铺设期铺设率低或停产,必须做好选材和淘洗工作。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必须及时消除和保持污染e最终产蛋期平均产蛋率约为80%(
- 蛋鸡饲养指南 10-15
- 菠萝蜜该怎么种 10-15
- 冬季大棚饲养肉鸡技术 10-15
- 鸡温和性流感究竟如何与鸡新城疫等病鉴别 10-15
- 鸡寄生虫病的防治 10-15
- 鸡蛔虫病的病原、流行与诊治 10-15
- 家禽饮水免疫需要把握几个环节 10-15
- 蛋鸡生产中的保健措施 10-15
- 忘忧草的养护方法 10-15
- 畜禽养殖切勿忽视“小问题” 10-15
- 青年鸡质量过硬为王道 10-15
- 肉 鸡 腹 水 综 合 征 治 10-15
- 鸡蛋花掉叶子怎么回事 10-15
- 鸡饲料中加盐应慎重,操作不当,会损失惨重!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