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新闻
儒艮和海牛的区别
2024年10月15日
编辑:养殖网
浏览:
222次
儒艮别称人鱼、美人鱼、南海牛等,为海生草食性兽类,其栖息地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丛中出没,有时随潮水进入河口,取食后又随退潮回到海中,很少游向外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儒艮和海牛的区别吧!
儒艮和海牛的区别
儒艮与海牛皆为草食性动物,二者属于海牛目下两科,曾经与大象共祖,海陆变迁时又重新进入海洋的陆地动物。儒艮科下的大海牛早在18世纪就已经灭绝了,目前只剩儒艮这唯一品种,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周边的西安海地区,现实世界中最接近“美人鱼”传说的生物就是它了,有时还会抱着幼崽在浮出水面喂奶。儒艮与海牛最大的区别在于尾巴,儒艮的尾巴近似于鲸的尾鳍,由中央分岔呈V字形,而海牛的则是蒲扇一样的圆桨状。
儒艮吃什么食物?
儒艮仅摄食海床底部生长的植物,深度约在1到5米左右,以多种海生植物的根、茎、叶,与部分藻类等为食,常会吃掉整株植物。不会使用门牙来咬断海草,而是以其大而可抓握的吻来摄食。有时它们会留下一条啃食过的痕迹,当退潮时海草林露出水面即可见到。儒艮一般白天或晚上皆会进食,但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则多半在晚上觅食。每天要消耗45公斤以上的水生植物,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摄食上。觅食海藻的动作酷似牛,一面咀嚼,一面不停地摆动着头部,所以又有“海牛”一名。
儒艮为什么叫美人鱼?
“南海有鲛人,身为鱼形,出没海上,能纺会织,哭时落泪”这是南朝时中国古人在《述异记》中对儒艮的记载。儒艮长期生活在海沟之中,以海沟上淹没在海水下的海草为食,每隔半个小时左右都要出水换气,通常像人类一样怀抱小儒艮喂奶。有人传说,儒艮出海时头上偶尔会披海草,所以被人们描绘为“头披长发的美女”。因雌性儒艮偶有怀抱幼崽于水面哺乳之习惯,故儒艮常被误认为“美人鱼”。
养殖新闻相关阅读
- 鲁西黄牛养殖前景 10-15
- 蛋鸡慢性呼吸道病继发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10-15
- “大型狗狗”高加索犬多少钱一只?应该怎么养? 10-15
- 牛胎衣不下的简易疗法 10-15
- 肉牛多大年龄配种合适 10-15
- “四脚蛇”蜥蜴(壁虎)断尾属于什么行为?能长出来吗?多久长出来? 10-15
- 蛋鸡养殖哪些省不得 10-15
- 鸡病常见的病理名词 10-15
- 2020年骆驼养殖前景怎么样?骆驼有哪些常见疾病? 10-15
- 犊牛养殖的注意事项 10-15
- 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 10-15
- 牛瘤胃积食病的诊治 10-15
- 食品加工绿原牌肉牛专用饲料通过鉴定 10-15
- 茶叶的妙用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