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花白绢病的防治方法
兰花菌核病是兰花的主要病害之一,又称白丝病和菌核病。其危害仅次于炭疽病。一旦发生,危害和损失将远远超过炭疽病。它通常从四月到五月开始感染。在6月至8月的发病高峰期,病害发生迅速,导致受损兰花死亡,下面就来看看兰花白腐病的防治方法。开始出现黄色至浅棕色的水斑,然后变为褐色至黑褐色的腐病,并蔓延到根际土壤表面和基部茎,损伤茎,感染幼叶和根。叶鞘和根群产生白色菌丝。受损的部分被水浸泡,腐烂,软化和发黑,直到叶子枯萎。病原菌扩散至假鳞茎,菌核由白色变为红棕色变为茶褐色坏死,严重时整株枯死(
病原特性
兰花菌核病菌为海因亚科真菌。病菌通过菌核在土壤或肥料中以及未装饰的残渣上越冬。在冬季气温较高的地区,菌丝也能在未装饰的残渣上越冬。菌核在第二年发芽从兰花叶基部侵入土壤。它能在土壤中存活数年,通过自来水、灌溉水、雨水和施肥等途径传播。土壤是酸性的,病害最严重。4~5月发病,6~8月发病高峰,导致受害兰花死亡(
对照法
1,基质呈微酸性(pH值小于5.3)时易发病,故基质中掺入1/10体积比的植物灰,或用0.3%石灰水调节pH值至6.5左右,可减少病害的发生,效果明显(
2.兰花土用0.2%五氯甲烷消毒500次硝基苯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或喷五氯硝基苯5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或与五氯硝基苯50g、半干湿细沙土4-5kg混合,洒于病株根茎上,可抑制病害的传播(
3.华南地区5-6月雨季,土壤湿度较高,易造成盆面菌核病,应迅速迁出兰花场进行“隔离”剥离基质,取出带菌丝的基质,切去病根,喷高锰酸钾溶液1000次消毒,或喷1次将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涂在兰花根部和伤口上,并在兰花根部周围撒上新鲜植物灰,然后用基质覆盖,2~3天后浇水。如果基质湿润,可延迟5~7d,防治效果好(
4.对感染植株喷施2000次氯霉素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3次。一旦发病,应将病叶切掉,改善通风条件,将整株兰花浸泡在10%硫酸铜溶液中消毒。兰花新芽出地后,喷0.05%氯霉素一次一周2到3次。如果盆栽土壤干燥,这种药可以用来防止细菌感染。可喷施1500倍阿斯匹林,增强兰花免疫力,防止细菌入侵和传播(
6.兰花新芽伸长期和扩叶期,可将医用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或青霉素的混合物稀释至2000倍,对病株进行喷施,每3-4天喷药一次,连续2次(
7.兰花病后,每3天喷药1000次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500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次50%妥布津可湿性粉剂或800次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10天,连续2~3次,防治效果好(
8.兰花可喷施50%苏可灵粉500次,50%农醴陵粉500次,苏独番500~600次,井冈霉素5%300次,防治效果显著(
一些网络传来的专业知识
- 不同类型鸡舍建设-经典 10-15
- 龙骨花烂根的防治方法 10-15
- 一例不典型鸡白冠病的综合诊治 10-15
- 青年鹅养殖管理技术 10-15
- 神秘果种植几年结果? 10-15
- 一起鸡传染性鼻炎的诊疗 10-15
- H9N2 禽流感如何综合防控 10-15
- 泥鳅养殖注意事项 10-15
- 翠云草蔫了怎么办 10-15
- 黄连的真假鉴别方法 10-15
- 产蛋鸡疾病的简易诊断法 10-15
- 野兔的生活习性 10-15
- 黄瓜常见的病害防治 10-15
- 茄子如何留种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