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鳅如何才能安全越冬?
泥鳅对水温变化非常敏感。除华南地区年水温不低于15℃外℃, 泥鳅可全年饲养,不考虑低温越冬措施。在其他地区,泥鳅的摄食期为7~10个月,有2~5个月的低温越冬期。当水温降到10度左右℃, 泥鳅进入冬眠期。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泥鳅冬季通常在15厘米深的土壤中越冬。因为它的体表能分泌粘液,使体表和周围都有粘液d保持湿润,即使一个月不下雨,也不会死(泥鳅在越冬前和许多水生动物一样,必须积累营养和能量,为越冬做准备。因此,应加强越冬前的饲料管理,多喂些营养丰富的食物,使泥鳅吃得好,以便越冬。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的比例应分别为50%。随着水温的降低,泥鳅的摄食量开始下降,摄食量应逐渐减少。当水温降到15度时℃, 泥鳅的日摄食量仅为体重的1%;当水温降到13度以下时℃, 可停止送料;当水温持续下降到5摄氏度时℃, 泥鳅会深入泥泞中越冬。泥鳅除了要有充足的营养、能量和良好的体格外,还要有良好的越冬环境
选择越冬繁殖的好地方
选择一个持水性好、池底泥厚的池塘作为越冬池塘。为便于越冬,越冬池的蓄水深度应比普通池深,并保证充足良好的水源条件。越冬前,对越冬池和食物桌进行清洁消毒,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危害泥鳅越冬(
对越冬池进行适当施肥
对越冬池进行消毒、清洗后,泥鳅入池前施用适量有机肥,池底撒猪、牛、禽等粪便,增加污泥厚度,发酵升温,为泥鳅越冬提供理想的“温床”,有利于保温越冬(
选择越冬泥鳅品种
选择体型大、体质强的泥鳅品种,无病无伤作为下一年繁殖的亲本。这种泥鳅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和抗病性有助于提高越冬成活率。越冬泥鳅的放养密度一般比常规饲养高2~3倍(
做好保温防寒措施
加强越冬期间的取排水管理。冬季水温应保持在2~10℃℃, 水位应该比平时略高。水深一般控制在1.5~2m。补充淡水时,应尽量利用地下水。在水塘或水田开挖深度超过30厘米的坑、滑,使底部温度有一定保证。如果将稻草覆盖在坑上并滑动,则预热观察效果较好。如果在农家院里用小隧道让泥鳅自然越冬,最好将泥鳅适当集中,并撒上畜禽粪便保暖(另外,可以用越冬箱越冬)。制作方法:制作木质越冬箱,规格为(90~100)cm×( 25-35厘米×( 每箱可装6-8公斤泥鳅。土壤和泥鳅应分层包装。包装时,先放3-4厘米厚的细土,再放2公斤左右的泥鳅,这样包装3-5层,最后用细软土填塞,钉上盖子。提前在箱盖上打6-8个小孔通风。把盖子钉牢后,越冬池里就有了李娃选择rd和sunny,将越冬箱沉入池中不到1米,以保证泥鳅越冬的安全(
从网络
中转移一些专业知识
- 如皋黄鸡基础群组建完成 10-15
- 冬春几种常见鸡病的防治 10-15
- 墟岗黄鸡 10-15
- 冬季鸡病预防重点(呼吸道综合症) 10-15
- 养鸡场主自配鸡饲料“营养餐” 10-15
- 对家禽肠道疾病的认识 10-15
- 山鸡日粮配方的制定方法 10-15
- 野兔的生活习性 10-15
- 关于畜禽防疫标准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0-15
- 夏季蛋鸡常见病的综合防治 10-15
- 常见鸡病-啄癖症 10-15
- 巧选入孵种蛋 10-15
- 马鞭草有没有毒? 10-15
- 金针菇怎么种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