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致病性禽流感的特征、危害与防治
2006年以来,世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大幅减少,美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多个国家不时传出低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科技界和兽医界。作者根据有关资料,论述了低致病性禽流感的概念、临床特点、危害及预防,主要影响家禽。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禽流感病毒的毒力、对家禽的易感性、并发症和饲养管理等因素,禽流感的死亡率差异很大。根据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和毒力的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非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由H5和H7亚型(H5N1和H7N7)引起的禽、鸭疾病是一种致死性很强的全身性传染病,可引起包括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在内的多器官系统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接近100%。这被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高高致病性禽流感是最严重的,一旦发生,会造成家禽大量死亡。低致病性禽流感又称致病性禽流感、非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轻度禽流感。是指一些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如H9N2亚型),感染家禽,引起死亡率低、呼吸道轻度感染或产蛋率下降等临床症状。它不一定会导致家禽大量死亡。由于它们对家禽养殖和贸易的影响不像高致病性禽流感那么严重,它们不属于A类或b类疾病。但往往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并发或继发感染。当这种病毒感染同时伴有其他病原体时,死亡率差异很大(5%-97%),高死亡率主要发生在雏鸡、蛋鸡或应激严重的鸡身上,损伤主要发生在雏鸡的呼吸道、生殖道、肾脏或胰腺。因此,低致病性禽流感对家禽业的危害也非常严重(
非致病性禽流感是指一些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如h1-h4、H6和h8-h15亚型)感染家禽表现为非致病性临床综合征。感染的家禽没有出现死亡或明显的临床症状。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感染这种病毒的野生鸟类身上。在家禽中,无症状感染只有在感染低宿主适应性菌株时才会发生。这个病例最早是在土耳其山区发现的。野生水禽感染禽流感病毒后,未出现临床症状,但屠宰时血清呈阳性(
禽流感,俗称高致病性禽流感。有时我们也谈论低致病性禽流感,但我们很少谈论非致病性禽流感。然而,在家禽生产中,临床症状可能是上述三种症状的混合ndromes公司;它也可能是禽流感病毒和其他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混合物。例如,在大多数情况下,蛋鸭低致病性禽流感是由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如H9N2)和特定细菌共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鸭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产蛋率下降,死亡率低(低致病性禽流感
的流行特点低致病性禽流感多发生在野生鸟类中,通常患病的野生鸟类只表现出轻微的症状,甚至完全没有症状。在各种日龄家禽中均有发生,但主要见于蛋群,尤其是蛋鸡和鸭。这种疾病可以全年均有发生,但主要发生在秋冬,尤其是秋冬结合部和冬春结合部。气候多变、饲养管理不当、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有害气体对上呼吸道黏膜损害过大是低致病性禽流感发生的诱因。低致病性禽流感的蛋鸡也很容易引起细菌和病毒的多重感染,特别是呼吸道病毒(
的散发性死亡,死亡率一般不到5%,主要发生在老鸡身上。鸭的低禽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普遍不高。鸭子飞得很远喂养管理不当的ms发病率较高。低致病性禽流感
的临床症状
不同类型和年龄的家禽感染低致病性禽流感有不同的表现:
鸡:最初表现为体温、抑郁、抑郁,叫声减少,颈缩,困倦,食物摄入量减少或突然减少,作物空空,大便黄绿色。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张口呼吸。后期部分鸡只出现头颈后缩、抽搐、运动障碍、麻痹等神经症状。感染后蛋鸡蛋壳品质下降e异常卵数增多,出现软壳卵、无壳卵和变色卵。产蛋量在2-3天开始下降,7-14天下降到5%-10%。在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停止产卵。持续了一到五周,产蛋量开始上升,但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般来说,一到两个月后会逐渐恢复到90%-70%的水平。此外,种蛋受精率下降20%~40%,造成胚胎死亡10%左右,弱苗率增加,1周内死亡鸡10%~20%(
鸭:鸭和病鸭的采食量变化不大,部分鸭的采食量下降增加。病鸭情绪低落,孤立无援。它们的羽毛钝而蓬松。他们不想下水。它们下水后,羽毛很难弄干。病鸭是松散的,有些鸭子是深红色的。病程较长的鸭子死于精疲力竭。早期死亡的鸭子通常状况良好,大多数都很重。鸭子的庄稼和肌肉胃都有饲料,这类似于猝死。病鸭产蛋率在7天内由95%迅速下降到60%;病后产蛋率达60%的鸭产蛋率可降至30%左右。白壳蛋、沙壳蛋、畸形蛋、蛋壳变薄。康复后,洛杉矶感染率仅能恢复到75%左右(如果用灭活疫苗免疫的家禽抗体形成不良且水平不高,感染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家禽可能没有明显或非典型症状,低致病性禽流感
的病理变化鸡低致病性禽流感(如H9N2)的主要病理变化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 呼吸系统:呼吸道,尤其是鼻窦,典型特征为卡他性炎症,其特征为纤维蛋白性、浆液性纤维素性、粘液脓性或纤维素脓性。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偶尔出血。② 生殖系统病变:卵巢炎症、卵泡出血、变性坏死、输卵管水肿、浆液性和干酪性渗出、卵黄性腹膜炎。③ 消化系统疾病:腺胃、肌胃出血、肠出血和溃疡(
死鸭的主要解剖特征为:早期气管充血,出血严重,支气管内有红地毯样、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肝脏稍大。后期解剖气管充血出血严重,支气管被黄白色干酪样物质阻塞,肝脏纤维素渗出,心包液混浊,气囊破裂混浊,干酪样物质附着。胰腺肿大,出血,肠粘膜充血,出血。输卵管粘膜充血水肿。卵泡充血,出血。低致病性禽流感
的临床鉴别诊断鸡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多种流行性疾病相似,容易与非典型新城疫混淆。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低致病性禽流感多发生在1月龄以上的家禽,主要发生在成年蛋鸡,也有报道称15日龄肉鸡死亡率较低流动性;非典型新城疫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主要发生在40-60日龄、100-120日龄和产蛋后期,这与其免疫状态和高死亡率有关。后者临床表现不明显。② 低致病性禽流感主要表现为产蛋量急剧下降,7-10天产蛋率下降50%以上;非典型新城疫发病率相对较轻,产蛋量下降约30%。③ 低致病性禽流感鸡表现为发热、情绪低落、呼吸道严重。解剖上可见气管粘液分泌和出血点;非典型新城疫主要是呼吸道疾病症状,喉咙,气管粘膜出血。④ 解剖差异,低致病性禽流感表现为卵泡充血和液化明显,此外还有输卵管水肿和炎性分泌物。非典型新城疫以腺胃、肌胃肿大出血、肠道淋巴结肿大出血、输卵管轻度炎症为特征,但未见水肿及炎性分泌物、卵泡膜充血;⑤ 鸡蛋品质方面,低致病性禽流感蛋壳品质下降严重,异常蛋、碎蛋、无壳蛋明显增多;非典型新城疫主要表现为蛋壳质量变薄,蛋壳颜色变浅。要想更准确地判断二者的危害,最好的方法是实验室诊断
低致病性禽流感
1。目前已证实禽流感H9亚型病毒可感染多种家禽,并导致多种家禽疾病和死亡
。15-40日龄肉鸡继发感染死亡率约为1%,而感染种鸡一周内死亡率为10%-20%,生产性能下降
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家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产性能下降。肉禽的疾病很典型由于神经症状、运动障碍或抽搐引起的。耐病性弱,生长缓慢,肉质下降。产蛋性能下降甚至停产,蛋壳质量变差,异常蛋数增多,导致生产性能和蛋质量下降,免疫抑制大量研究资料证明,禽流感H9N2病毒感染家禽后,会损伤机体免疫系统和免疫细胞,导致法氏淋巴滤泡囊数减少,胸腺萎缩、骨变性坏死箭头单元格。这说明H9N2病毒能破坏免疫系统,引起免疫抑制,免疫应答不理想,如干扰其他疫苗并继发感染大肠杆菌或其他病原体,最终导致家禽体质下降,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变异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一些研究证明,禽流感病毒在禽类中短期传播后,有时低致病性病毒可变异为高致病性病毒。1983年4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现一种低毒力禽流感H5N2,死亡率不到10%。它和t非常相似他从美国东部的野生鸟类中分离出H5N2基因。同年10月,H5N2毒株的致死率突然上升到80%。因此,1700万只鸡被杀,损失6000万美元。1992年,墨西哥发生H5N2禽流感。起初,死亡率很低,逐渐变异为高致病性病毒。而且,直到1995年,这一流行病才得到控制。1999年至2001年在意大利流行期间,H7N1病毒的致病性起初很低,但在9个月内就变成了一种致病性很高的病毒,并宰杀了1300多万只家禽(以建立一个良好的生物安全系统
),使esta一个好的生物安全体系就是建立和完善各种防疫消毒体系和设施,采取综合防疫措施(
良好的畜牧生产体系和为鸟类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是防控低致病性禽流感的基础,严格的隔离消毒是防控低致病性禽流感的关键。做好一般病毒性传染病的常规预防措施,加强隔离消毒,特别注意对进入家禽养殖场的人员、车辆和物品进行彻底消毒。严禁引进为确保种源健康,防止禽流感病毒进入家禽饲养场。家禽饲养场定期进行消毒。在流行季节,家禽喷雾剂必须每天消毒一次。及时清理粪便,定期用消毒液冲洗水箱、料箱。一般规模蛋禽养殖场(户)要实行全员进、全员出的生产制度,家禽放养后要严格对鸡舍进行清洁消毒。首先,清理粪便和杂质:消毒喷雾和擦洗-熏蒸(福尔马林42毫升,高锰酸钾21毫克)-30天至60天-进入家禽前进行熏蒸消毒。加强饲养管理
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包括科学的饲养管理模式,选择适当的饲养方式,饲喂适当的全价饲料,并根据鸟类的品种和年龄给予适当的饲喂量。按照大群体、小群体的原则,多个喂养间隔要分开,保证个体均匀,营养均衡,生产性能好,避免营养不良,增强机体抵抗力。家禽群的日常管理,如喂食、排便、清洁、消毒、群转、免疫注射等操作,应尽量减少减少对家禽群体的刺激,避免应激和诱发疾病的发生。在整个饲养过程中,要注意鸡舍的通风和家禽群的饲养密度(
3.做好免疫工作,增强机体的特异性抵抗力
免疫,使禽类产生均匀有效的抗体水平,增强机体的特异性抵抗力,保护鸟类免受禽流感病毒的侵害。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经验告诉我们,合理实施免疫接种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是有效的。同样,合理实施免疫也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低致病性禽流感疫苗
家禽(包括种鸡和鸭)推荐的禽流感疫苗接种程序:
10日龄内:每只鸟皮下注射H9N2 0.3毫升和H5N1 0.3毫升禽流感疫苗
25日龄:120日龄(产仔前)每只动物皮下注射H9N2和H5N1亚型禽流感疫苗
0.5mL:分别皮下注射H9N2和H5N1亚型禽流感疫苗0.5mL,或联合注射禽流感疫苗0.5mL;三个月后,加强免疫接种(
各养鸡场应加强检测n禽流感抗体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免疫程序,或对已免疫但抗体水平较低的禽类进行紧急补充免疫(
4.疫病
发病后无有效治疗,只有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家禽养殖场或者家禽饲养场应当隔离。严禁将病禽、疑似病禽投放市场。死鸟必须埋葬或焚烧。加强家禽养殖场消毒,改善家禽群体饲养管理,在饲料或饮用水中添加多维元素、甘草粉、氟苯尼考等药物为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和控制该病,对低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的一些认识我国低致病性禽流感报道较少,并不意味着我国低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不多。关于低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我们谈两点:
1.近年来,由于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给我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损失,要重视低致病性禽流感
的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国家还关注高致病性禽流感,政府出钱购买H5亚型疫苗并实施强制免疫,这使一些农民误解H9免疫并不重要。很多人放松了对H9N2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一些地区买不到H9疫苗。有资料和文献表明,H9N2亚型禽流感仍然是我国养鸡业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在当地一些养鸡场,虽然不会造成大量死亡,但病毒感染可引起机体免疫抑制,容易引起大肠杆菌等细菌的继发感染疾病,也可能导致大量死亡。因此,对H9N2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不能放松(据有关资料和报道,蛋鸭中低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和发现越来越严重,这可能与我国蛋鸭的宿主适应性和饲养方法有关。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养鸭主要是半露天饲养,甚至放养。鸭的饲养管理粗放,饲养过程中存在远距离贩运。生物安全等综合防疫措施不完善,给防控工作带来困难低致病性禽流感。因此,做好蛋鸭低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工作十分重要。单纯感染低致病性禽流感(H9N2)的鸭没有或很少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然而,当它们与大肠杆菌或葡萄球菌等产生胞外酶的细菌共感染时,胞外酶能分解弱病毒,从而增强低致病性禽流感(H9N2)的毒力,加重症状,增加鸭的死亡率。养鸭场一旦发生低致病性禽流感,恢复后产蛋率只能提高到75%左右。如果鸡蛋价格低w、 继续融资肯定会亏本。为了减少损失,多数养鸭户选择淘汰产鸭。为减少损失,建议养鸭场及时接种H9亚型禽流感疫苗(
- 豫西地区鸡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研究 10-15
- 蛋雏鸡肾型传支并发法氏囊病的诊治 10-15
- 调味剂类 饲料添加剂的 合理应用 10-15
- 落地果实成了甜美鸡饲料 10-15
- 接种传喉疫苗防治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操作要点 10-15
- 雏鸡10周龄分群原因 10-15
- 雏鸡的保活措施(上) 10-15
- 雏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10-15
- 金针菇怎么种 10-15
- 闽南火鸡 10-15
- 野兔的生活习性 10-15
- 雏鸡急性曲霉菌病的诊治 10-15
- 马鞭草有没有毒? 10-15
- 引起鸡产蛋下降的常见传染病与控制对策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