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禽新病的出现及旧病的复发
家禽疾病最终会造成社会和经济损失,危害公众健康。近年来,食源性细菌感染和抗菌药物的增加影响了公众健康,成为许多国家的主要政治焦点。以下重点介绍家禽新发和复发疾病的最新发展(
家禽疾病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控制感染,减少经济损失,必须进行早期诊断和监测。评估新老疾病的经济影响有助于采取新的控制措施,特别是应用新疫苗。一般来说,单独治疗或接种疫苗是没有帮助的。仅适用于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是有效的。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应该是开发有效的抗菌疫苗,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世界上新出现的细菌性疾病是淀粉样关节病和鼻气管鸟杆菌感染)。此外,禽流感、支原体、丹毒、坏死性肠炎、衣原体和组织单胞菌等疾病也有所增加。近年来,有报道称沙门氏菌(特别是肠炎沙门氏菌)和空肠弯曲菌是易污染的禽类产品,是引起人类食源性细菌性疾病的最常见原因,哪些是显示出不同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症状和病变。此外,该病还可引起人类、马、猪、海豹、鲸鱼和许多鸟类的间歇性流行(
AIV属于正粘病毒科,包括三种类型。A、B、C型禽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而A型禽流感病毒可感染鸟类、人类和哺乳动物,如马、猪、海豹和鲸鱼。病毒为带包膜的RNA病毒,对乙醚、氯仿等化学消毒剂敏感。病毒基因为单链,含有8个片段。根据抗原表面的血凝素糖蛋白和神经氨酸酶,可分为不同的亚型。目前有15个亚型和9个亚型54001
1999年,从意大利火鸡中分离到一株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7N1。到2000年底,H7N1毒力增强,死亡率高。此外,今年3月荷兰发生高致病性H7N7疫情。该亚型禽流感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鸡传播,也可通过设备、衣物、鞋子、纸箱、蛋盘和运输工具间接传播(
禽流感病毒可在污染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在适宜温度下可在冷冻材料中存活较长时间。啮齿动物和昆虫是中间媒介,垂直传播暂时不能确定,但蛋壳表面易受禽流感病毒(H1N1、H2N2和H3N2亚型)污染亚型禽流感病毒可引起人类流感,这是非常常见的。然而,在许多情况下,与家禽和猪有密切接触的人容易感染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1996年,从英国一名患有结膜炎的养鸭人的眼睛中分离出H7N7。该病毒与1995的香港土耳其H7N7基因有关,1997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仅感染家禽。1998年,确诊为流感的18名病人中有6人死亡。初步病例调查表明,禽-人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在这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的传播迹象。即使发生传播,转移的概率任务很低。1999年4月,在香港和中国大陆从流感样症状患者中分离出H9N2,这表明H9亚型病毒可感染该地区的人
与野生水禽
无关
,因为水鸟是AIV的中间宿主,很难或不可能根除禽流感病毒。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家禽与野生水禽直接或间接接触。与猎物(尤其是水禽)接触过的人应该在进入鸡舍前换好衣服,洗个澡。疫苗接种应与严格的隔离措施相结合,以控制商业鸡和火鸡中轻度禽流感病毒的发生。为了传染病在禽流感病毒强毒的基础上,严格隔离和消灭病鸡是有效的措施。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已初见成效。当然,这一免疫过程的成功取决于地方政府、兽医和家禽企业之间的合作(
从几次流感爆发中收集的证据表明,高致病性H5和H7亚型禽流感病毒可能由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演变而来。因此,有必要限制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亚型和H7亚型的传播,这也是重新定义禽流感
坏死性肠炎
的重要原因,一些饲料添加剂能显著提高禽流感病毒的致病力消化多种动物营养素,还能预防一些特殊疾病如坏死性肠炎。通过增加营养和减少不可消化物质在环境中的沉积来改善动物福利,大量的抗菌化合物可以加速抗生素代谢和促进生长(万古霉素治疗粪便球虫在欧洲已被禁止使用,因为它对公众健康的潜在危害。目前,欧洲家禽中用于增强消化吸收的添加剂只有两种。考虑到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生产者不再使用添加剂。由于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在所有欧洲国家都有所增加,这措施已成功实施(坏死性肠炎是一种由产气梭菌引起的急性疾病。当它从大肠和盲肠迁移到小肠时,就开始产生毒素。A型或C型毒素可损伤肠粘膜。产气梭状芽胞杆菌由于胃肠功能障碍、肠淤血、肠扩张、球虫病、沙门氏菌、作物真菌病和出血性肠炎等原因,极易感染家禽(梭状芽胞杆菌在肠道内生长的原因可能是消耗高能量、高蛋白、高蛋白、高蛋白、高蛋白、高蛋白、高蛋白、高蛋白、高蛋白、低蛋白、低蛋白、低蛋白、高蛋白、高蛋白、高蛋白、高蛋白、高蛋白、高蛋白、高,高鱼粉,高纤维和小麦为主的饮食。临床症状突然出现。外观健康的家禽出现急性抑郁症,一周内死亡w小时。死亡率在2%~10%之间。病鸡羽毛疏松、紊乱、抑郁、食欲不振、蜷缩、腹泻、腹泻(
肉鸡人工注射纯沼气后24~36h临床症状较轻。尸检中常见脱水性病变。胸肌呈暗红色,庄稼里全是饲料。十二指肠和空肠病变是最典型的,但有些病例涉及整个肠道。肠粘膜表面有绿色或褐色痂,易从内膜剥离。肠粘膜坏死程度不同。先进的技术使我们能够从中识别肠粘膜的坏死区域肠的外面。实验室诊断依靠经典方法,先症状、病变,再治疗,最终诊断需要新鲜肠内容物涂片和革兰氏染色,能见到大量梭状芽胞杆菌。在某些情况下,有必要分离和鉴定病原体(
相关因素
有几个因素与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有关,如胆汁性肝炎和细菌失调。胆管肝炎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即使临床上没有明显症状的病鸡,在加工过程中胴体质量也会下降,大量肝脏不得不排出。产气荚膜梭菌通常很容易从相关病例中分离出来。Onderka等人(1990)将产气荚膜梭菌注入胆管。结果表明,产气荚膜梭菌能阻断胆管,转移到肝脏,影响肝功能(
菌群失调是由于肠道菌群数量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功能失调或吸收不良。21日龄肉鸡表现出变瘦和食欲不振。2000年,panneman报告说,健康家禽的近端肠道含有少量细菌,而细菌失调的家禽的近端肠道含有大量细菌。腐败梭菌的存在有助于细菌数量的增加(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红霉素、双氢链霉素a的作用)四环素是好的。三天是最短的疗程,但更长的疗程也是必要的。最近的研究表明,竞争性排斥可以降低坏死性肠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此外,球虫病也可作为一种有利的病情,在治疗时应采取有效措施。2001年,Brennan报道从41日龄鸡饲喂70ppm甲基红霉素可降低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饲料转化率。Brennan等报道,可以降低病鸡的死亡率和疾病指数,促进肉鸡的整体生长,降低费用连续7天服用泰乐菌素可提高d转化率。泰乐菌素防治坏死性肠炎的最佳剂量为100ppm(
鼻气管鸟杆菌(ORT)
呼吸道疾病继续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991年11月,不同国家的鸡发生不同临床症状的呼吸道疾病(通过细菌学检测分离出生长缓慢的革兰氏阴性菌(pgnr)。初步鉴定为类巴氏杆菌、类克雷伯杆菌、28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或多形性革兰氏阴性杆菌。直到1994年,它被命名为鸟杆菌nasotracheum,被认为属于rRNA家族。Ort被认为是一种致病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因素。从鸡到鹧鸪,从鸭、鹅、珍珠鸡、海鸥、鸵鸟、鹧鸪、雉鸡、鸽、鹌鹑、乌鸦和火鸡中分离出Ort。该病临床症状明显,病程长,死亡率不一,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如管理不当、通风不良、饲养密度高、饲料质量差、卫生条件差、氨氮含量高、继发感染等。该病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水平传播,而垂直传播则不确定,因为生殖器官、孵化的鸡胚、无精子症卵和死胚中也分离出少量的ort。18个血清型A-R均为Ⅰ型在ort中确认。ort菌株的来源和血清型都不能引起其致病性。从鸡中分离到的ort多为A血清型。土耳其有许多血清型a、B和D。据报道,ort可与Nd、土耳其鼻气管炎、IB、博德杆菌、大肠杆菌和衣原体共感染(
致病因素鉴定
仅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变很难诊断,因为它容易与某些疾病混淆,因此必须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用免疫组化和PCR方法(血清学试验包括平板凝集试验、斑点免疫结合试验和ELISA)鉴定Ort。血清型特异性ELISA依赖于抗原包被的ELISA反应板的提取煮沸法纯化的抗原具有血清特异性,SDS裂解法提取的抗原具有交叉反应,适合于现场血清检测(
,自制ELISA试剂盒和市售ELISA试剂盒可用于各种血清型抗体的检测。用上述三种方法对从养鸡场采集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一致。细菌血清学检测的优点是,感染后产生的抗体可维持数周,细菌潜伏期短,细菌的排泄和抗体应答受抗生素治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nt和疫苗应用
抗生素治疗对血清学反应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2002年,pop和Hafez研究了阿莫西林对人工感染鸡抗体动力学的影响。对3组36周龄SPF蛋鸡进行ort感染试验,每组10只。每只鸡的注射量为5×108cfu。第一组为感染对照组;第二组用250ppm阿莫西林治疗5d;第三组在感染后第7天给予阿莫西林水5d;另一组为正常对照组。每5天采集一次血样,直至感染后第50天。ELISA法检测抗体。结果显示及时治疗不影响抗体反应过程,但从感染后7天开始治疗组抗体水平低于感染对照组(
治疗困难
治疗ort感染困难,因为不同的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不同地区的菌株来源和用药习惯决定了口服避孕药的敏感性。值得注意的是,对分离株敏感性的研究将有助于治疗的成功。有关口服补体药敏试验的文献多采用纸片扩散试验,比较困难。所有菌株(100%)对阿莫西林高度敏感伊林、氯霉素和四环素对红霉素的敏感率为90%,对呋喃唑酮的敏感率为36%。此外,仅有6%的菌株对恩诺沙星敏感,所有菌株对安普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和磺胺类药物均不敏感。对恩诺沙星敏感的根源在于德国和荷兰火鸡中分离到的大多数口服补液素对恩诺沙星敏感,法国和比利时分离到的口服补液素对恩诺沙星敏感率分别为98%和71%。在外界环境影响下,病鸡饮水中可添加250ppm阿莫西林3-7天,也可使用500ppm氯霉素饮水4-5天。口服避孕药对化学消毒剂高度敏感。然而,口服补液素是一种地方病,它可以影响对每一个后备鸡群,甚至鸡舍都要事先进行清洗消毒,特别是在鸡群密集的地区和不同年龄组的养殖场(
利用自身的细菌可以减少火鸡ort的发生。用油乳剂灭活疫苗对肉鸡、亲本和火鸡进行免疫。初步结果令人满意,疫苗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活疫苗也是可行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毒力强的ort株。a型温敏突变体具有许多保护特性,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做大量试验来验证(
细菌性疾病和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食品安全性ety涉及人类饮食中禽肉、禽蛋和各种形式产品的危害程度。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是目前发达国家关注的焦点(
发展中国家为生产足够的食品以满足人民的需要作出了各种努力,但这种努力是以牺牲食品安全为代价的。食品安全是所有消费者的根本要求。近年来,人类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尽管这些污染源大多不清楚,但家禽产品一再被认为会给港口带来不同的食源性病原体。近年来,许多报道表明沙门氏菌(尤其是沙门氏菌)在大肠杆菌中肠胃炎(interitidis)和幽门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pylori)是与人和家禽密切相关的食源性细菌性疾病中最常见的致病因子。近年来,已证实大肠杆菌产生内毒素。大肠杆菌O157:H7是另一种引起人类疾病的食源性病原体。其他几种微生物,如产气荚膜梭菌和李斯特菌,也可以通过受污染的家禽尸体进入人类食物链(此外,动物和人身上出现的细菌耐药性也很明显,这也是一种新兴的公共卫生危害。鼠伤寒沙门氏菌DT104就是其中之一。控制这些食源性微生物需要全面了解病原体是如何进入并在食物链中移动的?这是什么促进和抑制每种微生物生长的条件。一些侵袭性沙门氏菌是家禽的重要感染源。它们可以通过受感染蛋鸡的受污染鸡蛋垂直传播,也可以通过受污染的饲料、水、设备和饲养环境间接传播。这些微生物的主要宿主是人、农场动物、宠物、鸽子、水禽和其他野生鸟类。沙门氏菌可从孵化器和繁殖区附近的不同种类的野生鸟类中检出。它会污染设备,啮齿动物是潜在的宿主。它可以在家禽饲养场和受污染的饲料之间传播。此外,昆虫也是鸡沙门氏菌感染的潜在来源n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空肠弯曲菌在家禽中的传播途径尚不完全清楚。一般来说,没有证据表明传染病从禽群传播到邻近禽群。然而,大多数屠宰鸡的肠道中都能检测到微生物,感染似乎是通过环境水平传播的,垂直传播是值得怀疑的(E。大肠杆菌内毒素(VTEC)污染牛肉和生乳,感染人体。E。大肠杆菌内毒素从宠物和家禽到人也不能排除。家禽对大肠杆菌O157:H7敏感。口腔感染试验显示,大肠杆菌O157:H7可侵入直肠,但未显示临床症状症状。VTEC广泛存在于家禽和禽肉制品中,在家禽中的感染和传播机制尚不清楚(
预防和控制措施
控制微生物食源性危害的措施一般包括:从源头上清除产品堆,通过规范饲养管理,淘汰感染鸡群、孵化设备,限制引进和传播。为了达到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必须对鸡舍的环境和饲料采取有效的卫生措施。此外,通过饲料添加剂、竞争性抑制疗法或vacci等方法降低沙门氏菌污染是可行的组织滴虫病,也称为黑头病或盲肠肝炎,主要影响鸡和火鸡。滴虫病分布于世界各地,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近三十年来,由于饲养管理条件的改善,滴虫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主要表现在火鸡和鸡分开饲养和限制饲养的趋势,以及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药物,如欧洲的饲料添加剂(
等,产蛋区由集中饲养向选择性饲养的趋势明显增加,导致产蛋期的复发家禽疾病的预防。在过去的20年中,欧洲组织滴虫病感染从未对家禽密集区产生过重大影响。在过去的四年中,该病首先在自由放养蛋鸡中爆发,然后在火鸡、肉鸡饲养者和商品火鸡中爆发。1990年末,美国大量亲代鸡出现黑头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损失严重。细菌群,尤其是产气荚膜梭菌,在鞭毛虫的生命周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禁止使用广谱促生长抗生素,或考虑公共卫生生产者使用添加剂。禽流感发病率坏死性肠炎在所有欧洲国家都显著增加,黑头病也在增加。最近,mcdougald和Hu报道,由于直肠球虫病(
原生动物寄生虫
的混合感染,肉鸡黑头病加重。黑头病又称盲肠肝炎,是由寄生在病鸡粪便中的原生动物寄生虫组织单胞菌引起的。在大多数情况下,组织单胞菌以虫卵的形式储存在鸡、火鸡和斗鸡的盲肠中。在这种环境下,组织单胞菌不能存活很长时间,但卵可以存活数年。蚯蚓可以传播疾病,火鸡的疾病通常是由于直接或间接与养鸡场、鸡舍或应用设备接触,散养的鸟类也会引起感染。口腔感染不是重要途径,但进食粪便可有效刺激感染(
组织单胞菌侵入盲肠黏膜,经血液传播至肝脏。黑头病主要造成6~16周龄雏鸡的损失。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口渴、精神抑郁、嗜睡、面色发黑、腹泻等,发病率和死亡率很少超过15%。如不及时控制疫情,死亡率可达100%。在普通病例中,病变局限于盲肠和肝脏。盲肠膨大、增厚、坏死、坏死运算的;肝脏肿大、循环受阻、坏死,直至肝脏出现深黄色至黄绿色病变,根据上述病变可判断为黑头病(
- 鸡磺胺药中毒的诊治 10-15
- 鸡的传染病 10-15
- 鸡群产蛋率突然下降的 原因及防治措施 10-15
- 鸡腺病毒Ⅰ群感染 10-15
- 肉用种鸡人工强制换羽的优点 10-15
- 鸡毒支原体的免疫防治 10-15
- 鉴别雏鸡雌雄的方法 10-15
- 草原生态养鸡试验报告 10-15
- 肉鸡的养殖技巧 10-15
- 蛋鸡产蛋期异常情况的处理 10-15
- 黄梨园里跑土鸡 10-15
- 鸡如何输精 10-15
- 蛋鸡刮粪机相关信息汇总 10-15
- 蛋鸡生产中的保健措施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