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更新
  • 养殖信息网(农村养殖创业,攻略学习大全)

养殖信息网

狗狗召唤求带回家
您当前的位置: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干撒式生物发酵床对杂交肉鸡的饲养试验
养殖新闻

干撒式生物发酵床对杂交肉鸡的饲养试验

2024年10月15日 编辑:养殖网 浏览: 277次

干铺式生物发酵床

杂交肉鸡饲养试验生物发酵床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多年的历史,在生猪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国内一些养殖区也将生物发酵床技术应用于鸡肉生产中。目的是应用生物发酵原理,将鸡粪彻底分解,减少鸡舍中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减少肠道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节约垫料成本。但由于功能菌株的质量和生物活性物质的使用方法的影响起动器,其使用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为了推广生物发酵床技术在肉鸡平养中的应用,我们应用自制的复合益生菌发酵制剂进行了干铺发酵床肉鸡的地面饲养试验,在提高肉鸡成活率和增重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善鸡舍空气质量等(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本试验用复合益生菌发酵制剂由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床上用品锯末的原料是从一家木材加工厂购买的d肉鸡颗粒饲料由贵阳希望饲料有限公司提供,试验鸡场(

1.2试验方法

1.2.1试验场地准备:将320只RN2养殖场分为三部分,按常规程序(

1.2.2干铺式生物发酵床生产:将复合益生菌发酵剂和锯末分别按1000g/250kg和1000g/175kg的比例混合,并在实验1组和实验2组鸡舍内进行饲养。发酵床层厚度为8~10cm,对照组仅使用锯末床层5~8cm厚(

1.2.3试验鸡分组:将3000只25日龄肉鸡分为3组,1000只/组,1、2组为试验组,3组为对照组(

1.2.4鸡的管理:自由饲养24小时,光照、光照、光照、光照、光照、光照、光照、光照、光照、光照、光照、光照、光照、光照、光照、光照、光照、光照、光照、光照、光照、光照、光照、,按照肉鸡常规饲养程序进行疫苗免疫和日常饲养管理。雏鸡在临床无疾病症状前,应停止使用预防性常规药物。当鸡出现肠道、呼吸道、球虫病等疾病症状时,应按常规疾病治疗方法进行治疗t计划(

1.2.5检测指标:肠道、呼吸道、球虫病等疾病发生率、用药费用、死亡率、平均屠宰重量、床上用品的使用和更换、鸡舍空气中氨、硫化氢、二氧化碳浓度,etc(

1.2.6从试验第35天开始,每隔10天测定鸡舍空气中NH。二氧化碳浓度的测定。用气体检测管法测定NH、H:S,用气体检测管法测定NH。H:s在1~50mg/m3范围内;采用便携式二氧化碳分析仪(gm70,美国维萨拉公司)测定二氧化碳,采样高度25-30cm(

2测试结果

2.1空气指数检测结果鸡舍内

NH:对照组S、C0平均浓度分别为4.46、1.82和696.02mg/m3;第1组:2.03,0.57675.16mg/m3;80只,未检出(<1),第2组673.20mg/m3。试验结果见表1(

2.2调查结果

对照组鸡分别感染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球虫病等常规疾病3次、2次、2次,实验组鸡只感染1次;对照组死亡率为8.4%,实验组1和实验组2死亡率分别为4.6%和3.9%;北京地区75日龄鸡的平均体重试验组1和2分别为2.68kg和2.71kg,对照组为2.43kg;由于鸡粪的污染和湿度,对照组添加了4次被褥,而试验组没有添加。结果见表2(

3分析讨论

3.1本实验所用的生物发酵制剂为多功能益生菌和生物酶的复合制剂,与鸡舍铺垫料混合,制成干铺式生物发酵床。一方面,大量的未消化蛋白质及其有机质、鸡粪中的水分和鸡舍适宜的温度都有利于提高鸡粪的营养价值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自然环境条件;另一方面,有机氮和组胺被大量细菌分解,减少了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随着鸡舍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鸡的抗病能力和饲料转化率得到提高,肠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病的发生率不断提高,球虫病等减少(

3.2根据表1和表2试验结果分析,复合益生菌试验制剂制备的干铺式生物发酵床对烧烤有良好的使用效果是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NH明显降低。分别为48%和59.38%;HZS的平均浓度分别下降了68.68%和100%。肠道感染、呼吸道疾病、球虫病等常见病患病率分别下降66.67%、50%和50%;8%和4.5%;75日龄雏鸡平均增重9.3%和10.33%(

3.3)试验过程中,多次使用干铺式生物发酵床表明,发酵床不宜多次重复使用。建议发酵床重复使用两次后及时更换。因为of使用次数过多,易滋生大量鸡虱、跳蚤等外来寄生昆虫,不利于人畜健康(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微信咨询 咨询宠物专家 您可以点击微信二维码,扫码添加客服进行咨询,我们将会发给你更多的照片和视频,让您挑选。
扫码关注
扫码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