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雏成功的关键
养鸡质量直接影响到雏鸡的生长发育、成活率、生产性能、利用价值和生产目标。目前正是养鸡成败的关键时期,必须做好养鸡工作(选择健康新生鸡
选择信誉良好的养殖场和孵化场。健康雏鸡体格健壮,手感饱满,有弹性,精神活泼,眼睛明亮,无分泌物。绒毛丰满整齐,颜色鲜艳,长度适中。蛋黄吸收良好,脐带闭锁干净光滑,排气口附近羽毛干净,无白色粪便,体重不宜过大或太小(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适宜的温度是孵卵成败的首要条件。鸡体温度低,寒凉,蛋黄吸收差,易诱发痢疾甚至挤死;如果温度过高,雏鸡的正常代谢受到抑制,食欲下降,体质虚弱,生长缓慢,容易诱发啄食习性。孵卵起始温度应为33℃℃ - 35℃. 5天后,温度应降低0.5℃℃ 每天到24℃; 昼夜温差应小于3℃℃ 初期可以放松,后期可以放松,但不能超过5℃. t强壮雏鸡的温度可以稍低一些,而轻体重和虚弱雏鸡的温度应该稍高一些(
3.在育雏初期保持适当的湿度
,因为雏鸡呼吸比较快,如果空气太干,它会影响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消化吸收,环境湿度应控制在70%左右,以减轻雏鸡的失水和脱水,避免因脱水引起绒毛脱落和脚趾干瘪的现象,从而提高成活率。增加湿度可以通过在地面洒水、加热蒸汽和喷洒消毒来实现(随着雏鸡的生长、代谢和蒸发呼出的水蒸气、粪便、水箱和其他水的蒸发会增加湿度。湿度高,细菌、球虫等不易杀死,增加了鸡感染的机会。因此,孵化后期湿度应控制在50%左右。为降低湿度,采用通风、频繁排便等方法(
4.适当通风
育雏期通风与保温之间存在矛盾。尤其是在冬季,既要保持通风,又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在育雏初期,应注意保温和通风。室温不高,需要通风时,一般安排在中午或下午,每次通风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突然出现高低温。一般采用天窗(
5.合理饲养密度
鸡群密度应根据鸡的年龄、饲养方式、季节和鸡舍结构进行调整。育雏初期,每平方米网箱底面积以饲养40-50只为宜。随着年龄的增长,密度逐渐减小;体弱的雏鸡体质差,受不了拥挤和低密度;通风不好时应降低鸡舍的密度(
6.控制光照的时间和强度
灯不亮多用于保证鸡能吃到饲料,同时也能刺激机体的生理发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光照强度不应增加,而应逐渐降低。即0-3日龄,23-24小时采光,4-20周龄,自然采光,21周龄,每天增加采光至13小时,每周增加采光1小时,从22周龄增加至每天16小时(科学饲养管理
喂雏鸡进食前饮用。饮用之初,补充葡萄糖和电解质,促进肠道蠕动,吸收蛋黄,排出胎粪,增加食欲,有利于进食;应该是第一次喝后3-4小时,喂食g量应在首次饮用后20-30分钟;应及时断喙,上喙的1/2和下喙的1/3,以免影响摄食和增重;保持合理的密度,实行全进全出的进料方式;做好环境卫生,及时消毒;建立科学的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程序(
- 鸡病防治-驱绦虫药 10-15
- 鸡病预防控制措施 10-15
- 鸡饲料的常见种类 10-15
- 鸡群的喷雾免疫 10-15
- 鸡气管炎的诊疗案例 10-15
- 野兔的生活习性 10-15
- 鸡马立克氏病的预防措施 10-15
- 麻鸡非典型新城疫与小肠球虫病的混合感染 10-15
- 马鞭草有没有毒? 10-15
- 鸡蠕虫病防治 10-15
- 鸡磺胺药中毒的诊治 10-15
- 三种肉鸡养殖对比试验 10-15
- 金针菇怎么种 10-15
- 鸡毒支原体的免疫防治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