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控措施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是一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属于双链RNA病毒(dsRNA)家族中的双链RNA病毒(dsRNA)属(
自然感染只发生在鸡身上,不同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主要发生在2~15周龄鸡,3~6周龄鸡最易感病,临床上以4~6周龄鸡多见。成年鸡一般表现为隐性过程(
,感染鸡是主要的传染源。他们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污染饲料、饮用水、床上用品、器皿等,并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粉虱的囊蚴可以用来作为该病的传播媒介(
,该病往往发生突然,传播迅速。通常在感染后第三天开始死亡,第五至第七天达到高峰,然后很快停止。具有短暂流行的特点(本病自然感染潜伏期为1-5天)。主要表现为发病突然、头发蓬乱、智力低下、进食量减少或放弃、头闭目闭、蹲伏无力、畏寒、震颤,且常堆积在一起。随后出现腹泻,排出白色粘稠的水样粪便,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后来,体温低于正常,严重脱水,外向eme虚弱,最后死于失败。病死率高达20%-30%(
病理改变
死鸡脱水,腿、胸肌出血,肝脏肿胀呈淡黄色脂肪变性,法氏囊呈胶状水肿,法氏囊粘液增多,或有淡黄色干酪质充填,体积增大,外部变形圆,重量增加,为正常重量的2倍。有时法氏囊出血严重,出现紫葡萄。5天后法氏囊开始萎缩。切口后黏膜皱襞大多浑浊不清,有点状突起粘膜表面出血或弥漫性出血。肾脏有不同程度的肿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条形出血点,有时腺胃乳头也出血。如果是超强毒株感染,出血程度更严重(
防治措施
对鸡进行免疫。目前鸡用最常用的活疫苗是中等毒力疫苗,对法氏囊损伤小,对Ⅰ型强病毒的保护率高。雏鸡一般在10~12日龄时用滴眼液、滴鼻液或饮用水免疫,免疫保护效果较好(
增加鸡的母源抗体水平。种鸡在18-20周龄和40-42周龄两次接种IBD油佐剂灭活疫苗后,能产生高水平的抗体并传给后代,使雏鸡获得更规则、更高的母源抗体,在2-3周龄内得到更好的保护,为防止雏鸡早期感染(
对于病鸡,应用抗法氏囊高致病血清或高免疫卵黄抗体紧急接种疫苗具有良好的疗效,能迅速控制疾病的流行,同时应用5%葡萄糖供雏鸡饮用,有助于给病鸡盖被子。
- 茄子如何留种 10-15
- 翠云草蔫了怎么办 10-15
- 家禽给药的有效途径 10-15
- 野兔的生活习性 10-15
- 异常鸡粪常见鸡病的关系 10-15
- 山区鸡腹泻的治疗和防控措施 10-15
- 神秘果种植几年结果? 10-15
- 家禽正确免疫接种的方法 10-15
- 几种鸡传染性鼻炎培养基的比较 10-15
- 八大值得开发应用的饲料 10-15
- 家禽传染病防控药物的选择与使用 10-15
- 死鸡的处理 10-15
- 养鸡场主自配鸡饲料“营养餐” 10-15
- 南城五黑鸡-鸡品种介绍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