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特点及防治
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
各种蛋鸡都易感病,但肉鸡、水禽和野鸟没有发病。发病年龄一般为30-80天,发病高峰为50-60天。根据病毒株的不同,发病率为15%~80%,死亡率为10%~50%。人工感染潜伏期5~6天,病程25~35天(
,发病初期出现抑郁、食欲不振、饮水;呼吸道症状,如流泪、眼睛肿胀、咳嗽和打喷嚏。稀释后排出白色或绿色粪便;病鸡闭上眼睛,缩着头,有蓬松的壮举人工感染鸡的腺胃比正常鸡大2~5倍,自然感染鸡的腺胃大2~3倍。腺胃壁及粘膜增厚,腺胃乳头肿胀,溃疡内出血、出血、溃疡,按压时有脓性分泌物;胸腺、法氏囊萎缩严重,全身消瘦,肌肉苍白;30%的病鸡出现轻度肾肿胀和尿酸盐沉积。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腺性胃粘膜上皮脱落粘连坏死,固有层水肿,腺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心外膜组织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浅表心肌变性,结构损伤,部分心肌细胞空泡化
3
病毒病原学研究)病毒多呈球形或梨形,直径60-180nm,有包膜,以及胶囊表面12-25纳米长的突起。对乙醚和氯仿敏感,56岁时仍有传染性℃ 经胰蛋白酶和卵磷脂酶C处理60min后,病毒可使鸡红细胞凝固;80%以上的SPF鸡胚发生卷曲、矮化或死亡。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菌株基本上都是阴性与肾型M41、t、H株相同,符合IBV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T株、h株和Holte株的中和效价均显著高于H120株和H52株,说明分离株与肾型IBV株的相关性大于呼吸型IBV株,而T株、h株和Holte株的中和效价均高于H120株和H52株,h株和Holte株显著高于H120株和H52株。近年来,国内试验证明,从回归试验鸡中分离的腺胃病毒株不仅引起了腺胃的明显肿胀,而且引起了部分鸡的肾肿胀按《动物传染病防治通用程序》执行4项防治措施
。利用分离毒株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除采取早期诊断、隔离、消除、消毒等综合措施外,还可用于疫区的预防。据介绍,强毒株灭活疫苗的保护率可达95%以上,而呼吸型和肾型疫苗的使用不能预防该病
- 母牛产后不发情的原因、病理表现与综合防治 10-15
- 防牛难产应从配种抓起 10-15
-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临床症状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防治方法及预防 10-15
- 蜥蜴目蛤蚧一般栖息在哪儿?它吃什么食物?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10-15
- 肾型传支的防治 10-15
- 波尔山羊圈养技术 10-15
- 羊屠宰检疫的工作要点 10-15
- 草鱼是什么鱼 10-15
- 夏季黄牛饲养管理技术 10-15
- 蛋鸡养殖技术详解,饲料配比是关键! 10-15
- 夏季绵羊养殖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10-15
- 怎样检查诊断禽类疾病 10-15
- 羔羊冬季饲养管理方法[农广天地] 10-15
- 夏季防肉羊掉膘的几个小窍门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