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牧草饲料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饲料是草食性家畜最重要、最经济、最优良的“食物”,也是草食性家畜植物营养蛋白的主要来源。也是环境保护、水土流失、农田改造和草原边坡整治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与农牧业相联系,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应以草食性畜牧业中的奶牛、肉羊和肉牛为主。在畜牧业发达国家,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很大,如美国为60%,加拿大为65%,德国为74%,法国为57%。铁农作物是这些国家种植业中最大的产业,其中80%来自人工草地,因此草地被称为“绿色黄金”。我国人多地少,草地退化严重,牧草产量低、品质差,导致畜牧业生产不稳定。因此,今后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点仍应放在农业领域。在调整畜牧业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节粮”畜牧业,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因此,必须大力种植饲草和饲料作物,加快发展优质高效饲料加快饲草产业化,以绿色饲料代替精料,促进我国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南方饲草生产现状
70年代以来筛选出的栽培品种比较丰富
,为解决牛、羊、鹅等畜禽饲料品种单一、产量低、供给难以平衡的矛盾,江西、广西、广东、湖南等省区(包括江苏、浙江、湖南等)在安徽、福建、江西等地迅速发展,广东、海南、广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牧草品种54001建立牧草育种基地,提高种子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南方草食性畜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地区的种草。江西省每年都需要大量优质高产的饲料种子。仅黑麦草的年需求量就达2500万公斤左右。还有墨西哥玉米、高粱、苏丹草、杂交狼尾草、苦苣菜春天播种。为满足农民需求,江苏、江西、四川等省以多花黑麦草为原料,建设了一批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每年可繁育各类牧草种子800多万克,缓解了看病压力d短缺。同时,一些省份还配备了清种机等设备。经过清洗、检验和规范包装,生产的种子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符合国家颁布的种子质量标准。种子生产进入标准化、标准化阶段,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形成,促进了我国南方饲草产业化发展(
在农业地区发展和推广种草模式
,提高了种草效益。多年来,通过草业科技人员的实验研究和养殖实践南方在人工种草方面创造了许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幼林果园和种草,实行林(果)草结合、种养结合,防止水土流失。这种模式体现了“以林果为主,林(果)牧结合,农林(果)牧综合发展”的经营方针。当年种草,获得效益。在不久的将来,草被用来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林业发展水果生产。长期以林果经营为主,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发展冬闲田种草轮作,解决饲料和肥料不足的矛盾。该模式主要利用农田和冬闲田,采用轮作间作、间作混作种植牧草,增加饲料来源发展畜禽,扩大肥料来源,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粮食产量。目前,我国南方秋冬休耕地种草、畜牧和粮草轮作面积已达133万多公顷。目前可以生产ab每年生产绿色饲料1亿吨,相当于增加饲料粮1300万吨左右,植物蛋白45万吨。开发利用山塘水库及鱼塘周边荒地种草养鱼(畜),既减轻了精饲料的压力,又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该模式在保护山塘水库小流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主要以种草养鱼、陆上水面立体养殖、种植与养殖相结合为主。改良养殖鱼畜具有成本低、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
开发利用草丘、草坡种植牧草,改良天然草地,建设人工草地。模式是利用优质牧草改良天然草地,建设人工草地。天然草地与人工草地相结合,可以提高草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草原整治,恢复和保护了植被,改善了生态环境。草地生产力可提高1~3倍,人工草地生产力可提高8~10倍产量大,适应性强,缺乏优质植物蛋白饲料
我国南方虽有丰富的水热资源,但分布不同。同时,在我国南方广泛种植的牧草中,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豆科牧草品种更为适宜,尤其是多年生豆科牧草较少。虽然一些白三叶、苜蓿等品种通过农业技术可以在土壤、水、肥条件良好的地面上生长,但很难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种植范围极为有限;一些热带豆科植物,如圆叶决明子,并没有广泛传播,因为他们是每年一次;截形胡枝子虽能越冬越夏,但易老化,产量低,难以大面积推广。因此,目前我国南方广泛种植的牧草以热带禾本科牧草为主,辅以菊科、十字花科等少数科牧草(
野生牧草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我国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资源丰富。虽然有一些自然灾害,但气候和土壤条件由南向北、由丘陵地向中高山地区变化明显。自然草地植被以禾草和灌木为主,野生牧草资源十分丰富。禾本科牧草在野生牧草组成中所占比例最大,饲用价值高的牧草种类较多。优良的野生豆科牧草种类繁多,主要有决明子属、决明子属、胡枝子属、野豌豆属等,此外,菊科、莎草科、蓼科、蔷薇科等科也有许多野生牧草,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野生牧草适应性强,抗旱耐瘠薄,但目前野生牧草的开发利用仍然不足,广泛应用的栽培牧草大多是引种的他是从国外来的。加大野生牧草的开发利用,驯养和培育高产优质牧草,对人工草地的建设和天然草地的改良具有重要价值(
农民对种草还存在一些误解,牧草的种植和管理技术还有待提高(尽管在广大草畜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农民对草畜的认识有所提高,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对草畜的认识仍存在一些误区:一是种粮种粮,二是种粮种粮种植得好,草种得不好。二是盲目引进“良种”。华南地区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差异很大。引进良种必须考虑引种地和产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然而,一些农民只靠宣传材料盲目介绍,导致种植失败。第三,储藏差。种草后,许多农户很少考虑牧草的加工和贮藏。它们在旺季经常吃不完,在淡季也没有饲料吃。因此,我国饲料供需不平衡,也制约了我国饲料产业的有效发展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四是重新铺设和疏通管道。一般认为,只要草还活着,就没有必要像种植粮食作物那样进行田间管理。因此,牧草产量低,品质差。在实践中,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退化现象普遍存在(
,因为农民习惯于种植一年生粮食和经济作物,他们只在种植黑麦草、墨西哥玉米等一年生牧草方面有较多的经验,种植技术水平也较低,多年生牧草管理利用率低,尤其是利用牧草改良草地和建设人工草地的推广率低而草场建成后的可持续高产管理水平较低,许多农民尚未掌握。如何利用饲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利用目的,开展轮作、间作、混播、间作等技术,从而实现绿色饲料的均衡供应,有必要进一步宣传推广。如江西省地形复杂,部分草原不适合机械作业,雨天多,牧草收割、加工、储存难度大。因此,牧草的收获、加工和贮藏技术还有待研究和推广(
牧草的商品化程度产量不高
我国南方推广牧草种植已有20多年,但牧草种植发展不快,农民收入较低,种草规模小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只以草养畜,但忽略了饲料不仅可以通过饲养牲畜转化为畜产品,还可以直接用于加工草类产品进行市场流通。一些牧草还可以用来绿化环境和保持水土。因此,除了少数种草农户直接供应绿色饲料外,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家草类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提高草料的经济价值和商品化程度,带动农民持续发展,开拓市场,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 牛加味椿皮散在治牛病上的应用 10-15
- 奶牛产犊六种护理方法 10-15
- 巫陵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10-15
- 如何让西门塔尔牛快速增长? 10-15
- 每日一招:提高蹄浴效果秘方 10-15
- 国外种鸡已占领中国绝大部分市场 10-15
- 牛前胃疾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10-15
- 浅谈消毒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0-15
- 遵守自然规律,科学养好肉鸡 10-15
- 如何解决养鸡生产中的难题 10-15
- 牛的常见疾病防治——寄生虫病——牛皮蝇蚴病 10-15
- 龙虾养殖池消毒方法 10-15
- 牧草红三叶栽培技术与收获及饲用 10-15
- 鸡球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