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更新
  • 养殖信息网(农村养殖创业,攻略学习大全)

养殖信息网

狗狗召唤求带回家
您当前的位置: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奶牛放线菌病的临床症状 奶牛放线菌病的诊断及中西医疗法
养殖新闻

奶牛放线菌病的临床症状 奶牛放线菌病的诊断及中西医疗法

2024年10月15日 编辑:养殖网 浏览: 228次

奶牛放线菌病是奶牛放线菌感染的一种亚急性和慢性增殖性传染病。该病的特点是病牛面部骨骼和颌骨组织明显增生,形成一种特殊的肉芽肿,即放线菌肿胀。骨被细菌侵入后,表现为骨质疏松性骨关节炎、化脓甚至坏死。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奶牛放线菌病的临床症状、奶牛放线菌病的诊断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放射切开术cetes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通常存在于土壤、水、饲料和禾本科植物的果穗中。该菌是一种寄生菌,一般寄生在奶牛的鼻腔、口腔和气管内。当奶牛吃芒并破坏口腔和牙龈粘膜时,寄生放线菌会侵入机体并大量繁殖,导致疾病。该病主要影响奶牛,奶牛一般在2-5岁时容易感染,特别是在低湿度地区放牧的奶牛(

放线菌通过受损的奶牛皮肤或粘膜侵入组织后,会引起局部肉芽肿性炎症反应。在最初阶段,b可以看到灰白色的小病灶肉眼可见脓肿,同时脓肿也会逐渐产生。显微镜下观察,肉芽肿内可见部分成纤维细胞、少量多核巨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周围的上皮样细胞聚集。最外层通常是疏松的结缔组织,其中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经常浸润。如果白色小病灶明显肿大变软,病变处就会出现脓肿,大量脓肿流出形成“硫粒”,然后就会发生放线菌病(

2.感染初期的临床症状

肿胀,病牛的下颌骨或上颌骨出现温热和疼痛。肿胀 的由水肿和下颌骨下面的肿胀组成。它通常有一个清晰的边界,不能移动。此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外伤。肿胀一般进展缓慢,几周后会出现更明显的骨肿胀,但水肿不明显。病牛会分泌大量唾液,严重影响喂养或咀嚼。个别病牛的肿胀会迅速发展,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扩散到整个头骨。病牛症状严重时,会因牙齿松动、变形、咬合不均或牙齿脱落使其难以继续进食,身体营养状况变差,体重迅速减轻。索姆肿块也会坏死和化脓,导致脓肿。脓肿破裂时,脓液会流出,有时会穿透皮肤形成瘘管,含有“硫磺颗粒”的黄绿色粘稠脓液会从瘘管中流出,长期治疗无法治愈。另外,病牛头颈部常有硬结,但触摸时无热痛(

3.实验室诊断

镜检。无菌注射器用于刺穿病牛的波动部位,缓慢转动针头,然后拔出,并快速涂抹和按压。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中心菌为紫色和白色d周围有红色放射状菌丝,判定为放线菌(

细菌分离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混合有小颗粒的脓液放入研钵中。将其损坏,并在血清LB席液和血清LB琼脂中间进行厌氧和好氧培养,分别在37℃和10%℃下进行培养。24小时后,两种细菌都会生长,但它们在厌氧条件下生长相对较好。在琼脂平板的深部,会有难以辨认的小圆形菌落,呈灰色,边缘略带透明和粘性。肉汤会变得浑浊,试管底部会形成小的絮状沉积物,如聚甲醛。之后r涂片、染色及纯培养,可见革兰氏阳性菌分枝及菌丝的细分(

生化鉴定结果。这种细菌能发酵蔗糖、果糖、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麦芽糖和甘露醇,能产酸,但不会产气,并能产生硫化氢。吲哚试验和Mr试验阳性(

4.中西医结合

西医治疗。对确诊的病牛,必须长期用药,一般至少2周。治疗此病的首选是链霉素或青霉素、链霉素和红霉素的联合使用。两针青霉素(160万IU)和两针每次可在病牛的外部肿胀部位注射1毫升普鲁卡因。一般情况下,注射分为四个点,局部区域每天封闭两次。一个疗程为2周,通常在3-4个疗程后。针孔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洗,然后在针孔内注入适量青霉素钠粉末,每隔3-4天更换一次药物(

中药治疗。治疗早期使用的主要成分为黄连、延胡索、延胡索、延胡索、延胡索、延胡索、延胡索、延胡索、延胡索、延胡索、延胡索、延胡索等方剂有泻火热,通大肠;大黄、黄连具有凉血、清热、燥湿的作用;莲照、贝母、知母有消肿、清心肺热的作用;郁金、白药子、黄药子具有清热凉血、益喉的功效;芸豆根、射干具有消肿、清热解毒、益喉的功效;桅杆有清除三焦火的作用。发病中期,主要采用活血化痰、消肿散结的方法,而常用的鲜方火明饮品(主要成分有陈皮、皂刺、防风、花粉、当归、乳香、没药、白芷、贝母、双花、葆佳珠、甘草等)。陈皮具有理气消肿作用;花粉和贝母具有清热散结的作用;刺五加、山楂具有消肿、柔坚、解毒、通络的作用;白芷、防风具有消肿散风散结的作用;乳香、没药、当归、赤芍具有活血化瘀、解瘾、解痉的作用疼痛;双花具有清热解毒,持续消肿消肿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热解毒、调和多种药物的功效。发病后期,四君子汤主要用于理气消肿、益气活血,并与消肿、理气活血药合用。主要成分为乳香、川牡丹、白术、积壳、云泉、党参、皂甙刺、没药、绿皮、黄芪、当归等,处方中没药、乳香具有散瘾、活血的作用;当当苍术、黄芪、云泉具有益气消肿作用;刺五加具有消肿祛结作用;结痂瘀伤能理气消肿;白芍和当归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和血液循环的作用(

奶牛放线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1.病历

1.1病牛简介

2015年1月,我们的兽医在Juan Shan奶牛群中发现了几头下颌肿胀的奶牛。经过临床观察,这些部位逐渐消瘦,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在触诊开始时,骨头僵硬,然后逐渐变软。病牛发病初期采食量正常,以后逐渐下降。它的摄食量很小,很难咀嚼和吞咽,身体很瘦,直到它不能躺在地上为止(

  1.2既往病史根据调查统计,我厂自投产以来未出现类似症状(

1.3通过临床观察记录临床症状

。大多数病牛的下巴有硬肿和肿胀,边界不明显,不能移动。有一例下颌骨外侧肿胀,蔓延至t他整个脖子,有扩大的形状和明显的变形。有的侵入下颌骨内侧,周围组织肿胀,扩散到下颌骨之间,触诊时有疼痛,食欲和体温正常。当病原菌侵入咽喉、颌部出现肿胀时,舌苔肿胀,口张,舌伸出口外,透明、粘稠、黄色液体流出口外,有一股腐臭味。它侵入喉咙,喉咙硬,有咳嗽,呼吸变粗,体温升高,口鼻有粘液流出,食物球不易吞咽。当病变部位发展时到了一定时期,肿胀部分化脓破裂,浓汁流出形成瘘管。有血色、浓汁和鲜血流出,无法治愈。尽管患有慢性病的牛有食欲,但它们经常因为吃草困难而感到饥饿。它越来越薄了。长期慢性食用后,病程长时间不愈合(

2.实验室诊断

2.1镜检

除临床症状外,取病牛肿胀部位进行镜检。用浓缩的氯化钠溶液或稀释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定量测量约5次,用力摇动2min,静置,即沉淀后倒出上清液,然后重复上述操作2次。然后取淡黄色的小颗粒和载玻片,加入一滴15%氢氧化钠溶液覆盖载玻片,轻轻压平颗粒,然后在低倍镜下检查(

2.2镜检结果显示视野(

2.3诊断结果

根据临床症状观察和实验室诊断结果,发现径向曲率强的径向杆状隆起结构,奶牛放线菌病

是奶牛的主要疾病根据不同牛的病程和肿胀部位的硬度给予(

3.1治疗

3.1.1抗生素治疗:一般病牛在肿胀周围注射240万单位青霉素和200万单位链霉素,每天一次,疗程5~7天,根据病情轻重继续用药。此外,在肿胀的部分磺酸酊上涂抹10%,每天两次(

3.1.2手术治疗:有脓从病灶流出。用药前应进行手术。具体方法如下:保定、剪毛、消毒。切开受影响的皮肤排脓,然后用清水冲洗伤口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切除伤口腔内形成的脓性组织和瘘管。根据伤腔大小选择适当长度的纱布,将纱布对折,下层铺高锰酸钾粉,上层纱布覆盖,送入伤腔。注意在伤口外留1~2cm用于引流(

3.1.3碘制剂治疗:

在下颌骨硬肿胀周围硬肿胀组织的深部间隔注射15~20ml 2%碘酊,注射后局部充分按摩3~5min,使药液在组织中扩散,3天后再注射一次。同时,受感染的动物每日服碘化钾10g,连续5d,停药5d后再服3~5d(

3.2注意事项

3.2.1把握治疗时机

以患部成熟软化为宜。如果肿块较硬,可涂鱼油软膏以促进肿胀部位的成熟(

3.2.2适当剂量

高锰酸钾粉末不宜使用过多,否则易腐蚀伤口腔,影响伤口愈合;如因过量使用碘制剂引起中毒,如食物减少、流涎、粘膜卡他、眼结膜发炎、流泪、咳嗽、皮疹、脱毛、头皮屑增多等,应立即停用该药应停药一段时间或减少用药剂量(

3.2.3术后观察术后注意观察和治疗。如有必要,可进行第二次操作直至恢复;注意伤口新肉芽组织的生长。当新的肉芽组织生长时,引流带可被切除(

4.经验

根据本病的临床治疗观察,牛放线菌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由于牛放线菌病是散发性的,潜伏期较长,病程较长,可引起牛面部、颌、颈部、皮肤及口腔器官和组织的病变

f病一般病程较长。发病初期,进食量无下降,临床症状明显,多数易被忽视。病牛患病部位一旦发展到中晚期,由于肿胀部位肿胀较大,采食量实际上跟不上,机体长期处于营养缺乏状态,机体免疫力下降。其他疾病经常发生。此时,某奶牛场会根据奶牛是否具有饲用价值,直接淘汰奶牛,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停止治疗后,深化本病病例(

的初步检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抗生素和碘制剂的作用下,病牛肿胀部位长期肿胀,肿胀部位的大小没有明显缩小;手术治疗的使用,只是让肿胀自然成熟柔软,然后做脓液引流。相比之下,抗生素和碘制剂治疗时间长,效果慢。适用于病牛发病初期对症治疗,不会对病牛身体造成太大伤害。外科治疗可以治疗中后期的病牛。该方法见效快,能尽快将病牛状态恢复到正常水平(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微信咨询 咨询宠物专家 您可以点击微信二维码,扫码添加客服进行咨询,我们将会发给你更多的照片和视频,让您挑选。
扫码关注
扫码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