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更新
  • 养殖信息网(农村养殖创业,攻略学习大全)

养殖信息网

狗狗召唤求带回家
您当前的位置: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羊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症状、诊断与防治方法
养殖新闻

羊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症状、诊断与防治方法

2024年10月15日 编辑:养殖网 浏览: 350次

流行病学

李斯特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病原菌和腐生植物病原菌。目前,研究表明,该细菌可导致40多种动物感染,包括绵羊、牛和猪,主要导致急性败血症、流产和脑膜炎,而家禽感染可导致心肌坏死和败血症。兔子、老鼠等啮齿动物也是主要易感动物,发病主要集中在绵羊和牛身上。这种疾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隐性感染的动物会排出病原体,污染土壤、植物和饲料,然后持续传播。感染少量细菌的动物不会生病,但当e菌在青贮饲料中繁殖,动物在食用青贮饲料时会感染大量的细菌而生病,也就是说,这种疾病通常很容易发生在饲喂青贮饲料的反刍动物身上,也可以通过呼吸道、眼结膜、,皮肤和粘膜损伤(

绵羊通常在早春和冬季易患疾病,通常为散发性疾病,偶尔为地方病。疾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受感染的绵羊和受感染的动物,老鼠也可能传播疾病。病羊通过粪便、尿液、乳汁和生殖道、鼻、眼分泌物排出细菌,污染环境,引起其他羊的感染。健康的绵羊也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当它们与病羊直接接触时,它们会被感染。此外,绵羊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B,冬季缺乏绿色饲料,感染沙门氏菌和寄生虫病,青贮饲料污染和气候突变可导致疾病(

2。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绵羊潜伏期为2~3周,有些可能只有几天,有些可能长达2个月。发病初期,病羊体温升高,一般在1~2℃左右,然后迅速降至常温。精神抑郁,头下垂,眼睛迟钝,一侧或两侧耳朵下垂,经常独自站立。舌头麻痹,导致进食、咀嚼和吞咽困难。粘液性硒裂缝从鼻腔残余物中流出;眼睛不停地哭,结膜发炎,眼球明显突出,斜视甚至失明。走路时头部和颈部向一侧倾斜,并作圆周运动。当遇到障碍物时,头部会靠着并静止不动。头部和颈部有角张力,颈部僵硬。发病晚,病羊只能躺在地上,站不起来。四肢运动如游泳,昏迷3~7天后死亡。怀孕的母羊在患病后会流产,羔羊通常会因急性败血症而很快死亡[繁殖网络:www.nczfj。COM/](

3实验室诊断

涂片显微镜检查。在无菌条件下,心脏、血液、脾脏、肝脏对死羊的肾脏和脑组织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典型的革兰氏阳性杆菌。两端钝而圆,呈“V”形排列,无荚膜和孢子(

细菌培养。病料分别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和普通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h。结果发现,血琼脂上生长着大量的溶血环,部分溶血环较窄;普通琼脂变得浑浊,但相对均匀,有颗粒状沉淀。摇动试管时,会有编织状漂浮物,没有细菌环和细菌膜(

4预防措施

应急处理新界。羊应该经常被观察。如果发现病羊,应立即隔离,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严格、全面的消毒。一般情况下,应先清除外壳内的粪便等污物,然后用2%~2.5%氢氧化钠、5%漂白粉或3%赖氨酸进行消毒。另外,在同一组其他羊的饮水和饲料中,每公斤添加20~30mg土霉素,每天1~2次,连续5~7天,可起到预防作用(

西药治疗。病羊主要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抗生素如土霉素、红霉素、金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而链霉素是经常使用的,在使用初期应增加剂量,配合适量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C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对有急性或神经症状的病羊效果较差。病羊每公斤体重可使用5-l OML 20%磺胺嘧啶钠、10000~15000 IU氨苄西林和5~100000 IU庆大霉素。所有绵羊每天可肌肉注射两次,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每公斤饮用水中也可加入0.025~0.03g四环素粉,每天两次,连续5天。它也可以与LG磺胺嘧啶钠和2G咖啡因充分混合,直接口服给病羊,每天两次,连续服用3周使用天数(

中药治疗。取钩藤6G、甘草3G、栀子3G、野菊花3G、黑梅SG、青蒿log、茯苓6G、蒲公英log、车前草5g、金银花log、诃子5g。用水煮沸后,服用药液,给病羊连续服用3天。上述剂量适用于一只成年病羊一天(

加强饲养管理。在养羊过程中,要合理调整粗饲料和精饲料的比例,始终坚持粗饲料为主、精饲料适量补充的饲养方法,禁止大量饲喂精饲料。在一个此外,确保饮食中添加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并注意补钙以避免缺钙。此外,由于没有针对该疾病开发出特定的疫苗,因此应每天加强药物预防,并定期对绵羊进行检疫以避免该疾病。如果养羊场从其他地方引进绵羊,必须调查其来源,并在抵达后至少半个月进行隔离观察。只有经过检查,确保它们健康无病,才能进行混合喂养(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微信咨询 咨询宠物专家 您可以点击微信二维码,扫码添加客服进行咨询,我们将会发给你更多的照片和视频,让您挑选。
扫码关注
扫码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