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梭子蟹养殖技术
梭子蟹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是一种大型海洋经济蟹。其肉质鲜美,人们爱吃,经济价值高。生长快,适应性强,病害少,适合沿海池塘养殖。近年来,已成为我国沿海池塘养殖业的一个新亮点(
池塘条件
1、养殖池塘面积和深度。面积可大可小,水深要求1.5m以上。当单塘面积超过10亩时,大塘要用塑料网隔开,防止因水温和水质的变化而造成游蟹浓度超标局部密度大,相互相残(
2.从进水闸门一端到排水闸门另一端,可用于取排水。池塘的底部应该是沙质的和泥泞的,底部有更多波浪状的沟和脊。应在池塘中设置隐蔽物(如废陶器、石头、瓷砖、网衣、竹子、树枝或一些废弃编织袋中的贝壳),作为梭子蟹的藏身地(尤其是在脱壳期间)。注意使用编织袋时一定要清洗干净。在淤泥过多的池塘中,可在池塘底部铺设10cm厚的中粗砂,为梭子蟹(
3提供更好的生活和生长环境,无污染池塘周围的水源和环境是安全的(
4.每个汛期自然可以接受潮水10天左右,并配备水泵,保证小潮时养殖用水(
5.配置适量的富氧设备(
放养前准备(
1.清淤除虫
放养前一个月彻底清除池中污泥。然后用下表中的消毒剂去除敌、食肉动物和病原生物,常用于池塘清洁的消毒剂:
2、肥料和水
7-10天前出苗。消毒剂毒性消失后,用60目丝网过滤54001
2.蟹苗运输宜采用水运方式
:规格为0.8m× 里面放着一个0.4米长的塑料袋,里面装着10公斤水。用稻草或蓬松的海藻浸泡在海水中,经过消毒和清洗,作为隐蔽物,防止幼蟹因结块而受损。每袋装50-100克幼蟹。在充满氧气后,袋子的口被紧紧地捆住。要求尽可能在10小时内运至养殖池(
3.中间培养和苗木密度
II-III期幼蟹应经过中间培养,待其长到3 cm-4 cm(100-200/kg)宽度(
中耕时,采用1亩至3亩大小作为中耕池,也可在大池塘中间用网布围成的小水域进行中耕。池塘的底部需要排干池塘中的水以供收割。还需设置隐蔽或适当的砂体,培育良好的水色(
中间栽培密度为15/m2~20/m2,水位为70cm~80cm,透明度为30cm左右,溶解氧大于5mg/L,日水交换率为20%~30%。主要食物是贝类或小鱼小虾,搅拌后喂食两至四次一天。摄食量为蟹重的100%-200%,2小时内食用为宜。同时,应根据蜕皮、气候、饲养条件等因素进行调整。栽培10-15天后,当壳宽达到3cm-4cm时,可放入栽培池(
放养密度应根据苗木大小、放苗时间、池塘规模、隐蔽物数量、饵料情况、池塘水质等情况合理安排。中养蟹的适宜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2500只/亩;如果直接养殖Ⅱ~Ⅲ期幼鱼,其放养密度应为4000~6000只/亩(
网络知识转移
- 肉 鸡 腹 水 综 合 征 治 10-15
- 禽霍乱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10-15
- 种鸡高产的六个重要环节 10-15
- 清远麻鸡 10-15
- 接种传喉疫苗防治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操作要点 10-15
- 肉鸡料桶料槽饲料桶选择关键点 10-15
- 育雏及相关设备的准备 10-15
- 野兔的生活习性 10-15
- 引起鸡产蛋下降的常见传染病与控制对策 10-15
- 维生素类与能量性类注射药物配伍禁忌 10-15
- 蛋雏鸡肾型传支并发法氏囊病的诊治 10-15
- 落地果实成了甜美鸡饲料 10-15
- 马鞭草有没有毒? 10-15
- 金针菇怎么种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