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更新
  • 养殖信息网(农村养殖创业,攻略学习大全)

养殖信息网

狗狗召唤求带回家
您当前的位置: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2018年肉禽疾病流行情况分析
养殖新闻

2018年肉禽疾病流行情况分析

2024年10月15日 编辑:养殖网 浏览: 272次

IB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MDV:马立克氏病毒;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MS:滑膜支原体;传染性喉气管炎;REO:呼肠孤病毒;CV:圆环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鸭呼肠孤病毒;GPV:鹅细小病毒

I。2018年肉禽检验分析

新希望六合动物卫生院2018年共收到菏泽、德州、临沂等30个地区728批次样品,其中肉鸭样品605批次,肉鸡样品123批次

菏泽、德州、临沂,潍坊和青岛是检验数量排名前五的地区,并显示了各地区的检验批次图中(

不同地区送检批次表

二。2018年肉禽疫病监测大数据分析

2.1 2018年肉鸡病原学检出率分析

从2018年肉鸡病原学检出率(图3)可以发现,肉鸡的主要细菌性疾病是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感染,其中主要病毒性疾病为IBV CAV和H9N2前三位(

图3 2018年肉鸡病原菌阳性率

根据前四季度病原菌检测情况(图4),以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细菌性疾病在第二季度检出最多,分别为以IBV和H9N2为代表的鼠类疾病在第一季度检出率最高,这也与临床现象一致(

图4 2018年前4季度肉鸡主要病原菌检测

2.2根据2018年肉鸭病原菌检出率(图5)分析2018年肉鸭病原菌检出率

,结果发现,肉鸭主要感染大肠杆菌和霉菌,应注意霉菌感染在肉鸭中是常见且严重的,需要密切关注养殖过程。DHV-Ⅲ 感染是肉鸭的主要病毒病,从肉鸭脾脏坏死病例中分离出DRV(

图5)从季度检测情况看,2018年肉鸭病原菌

阳性率为1-4(图6),除第二季度霉菌检出量略低外,其余三季度均较高,值得关注。DRV和DHV-Ⅲ 是肉鸭的两大病毒性疾病,而DHV的检测-Ⅲ 四季度急剧上升,表明该病在2019年有暴发的危险(

III.2018年肉鸡疾病主要流行特征

3.1肉鸡呼吸道疾病总体稳定

。结合临床发病率和实验室检测分析,2018年肉鸡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为1目前疫情总体稳定,没有出现大规模疫情。在有呼吸道症状的肉鸡病例中,H9N2和IBV分别阳性6次,通过分析2017-2018年实验室分离的16株H9N2菌株的HA基因,表明H9N2和IBV仍是引起肉鸡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

,结果表明,16株菌株HA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1.2%~99.8%,氨基酸同源性为93.6%~100.0%,与经典y280株核苷酸同源性为89.3%~90.5%,与近两年山东省流行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3.0%~96.5%。结合16个菌株的HA基因构建了系统发育树从GenBank下载了15株参考菌株。结果显示,16株毒株均属于4.2.5亚株,表明该亚株仍是山东省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主要流行株(

。2016-2018年IBV分离株分析显示,所有分离株均为QX型。因此,在疫苗的选择上,应注意选择含有合适血清型菌株的疫苗(

3.2肉鸡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感染值得关注

2018年,新希望六合动物卫生中心检测到3批CAV和2批MDV。CAV和MDV是典型的免疫抑制性疾病。除了直接损失,他们还可以也可引起免疫抑制,损害免疫器官的发育,降低鸡的免疫力。因此,鸡总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增加了对细菌性疾病的易感性。临床表现为难治性细菌性疾病,药物治疗效果差。这种情况不仅降低了生产业绩,也加大了食品安全风险。同时需要注意的是,CAV感染后,除了在饲养过程中出现典型的贫血症状外,还会造成屠宰后肉制品的苍白和产品质量的降低(在商品肉鸡

首次爆发ILT之前,ILTV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成年鸡比商品肉鸡更常见。然而,自2018年第二季度以来,该实验室首次从山西省有临床疾病的商品肉鸡群中检测到ILTV,全年在疑似疾病鸡群中共检测到4例ILTV阳性病例(图3-4)。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达30%以上。由于现有疫苗的强毒力,在商品肉鸡中应用该疫苗存在较大的病毒散在风险,并可能产生严重的疫苗副作用。因此,对于商品化肉鸡养殖场,接种疫苗应慎重,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是预防接种的首要措施通风防病(

3.4肉鸭细菌混合感染多见,真菌感染严重

由图5可见,2018年肉鸭疾病检出率前三位为细菌性和真菌性疾病,分别为大肠杆菌,霉菌和葡萄球菌,说明细菌和霉菌的混合感染是困扰肉鸭养殖的最大问题。目前,肉鸭养殖中细菌混合感染现象严重。由于细菌耐药率高,药物治疗效果不断下降,死亡率也不断上升。肉鸭养殖过程中的第二个突出问题是霉菌感染离子。禽类霉菌感染不仅可直接引起霉菌肺炎,导致禽类死亡,还可损害禽类免疫系统,引起免疫抑制,增加禽类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因此,霉菌和真菌毒素的流行也可能是近年来肉鸭养殖业疾病频发的隐形原因之一(

3.5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逐渐加重,细小病毒感染时有发生。但由于市场上抗体质量差,饲养管理不到位,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逐年上升,不能控制的情况并不少见通过多次注射高免疫抗体。通过分析2018年鸭病毒性肝炎检测数据,发现鸭肝炎病毒-Ⅲ 是2018年的主要类型,占DHV总检出率的93%(图6),表明DHV-Ⅲ 是现阶段肉鸭的主要疫源地,建议在使用抗体时应注意抗体的质量,选择同时含有Ⅰ型和Ⅲ型DHV的合格抗体。2018年,动物保健中心共检测出11批GPV,疫情总体稳定,表明GPV高免疫抗体对该病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但仍存在免疫功能衰竭的现象临床上的re影响生产性能。同时,根据我们从冷库车间了解到的情况,感染GPV的个别鸭在养殖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不会影响最终的生产性能,但会造成屠宰过程中不良品的明显增加,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价格。因此,临床上应注意肉鸭后期GPV感染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影响产品质量(

3.6脾脏坏死综合征(SNS)已成为肉鸭养殖

脾脏坏死综合征的重要疫病肉鸭me于2006年在北京、河北、山东等地首次发生,主要表现为脾、肝出血坏死。经过对其病因的研究,许多专家将其鉴定为DRV感染。该病多发于7~10日龄雏鸭,主要症状为瘫痪和腹泻。单纯感染的病死率不高,但混合感染的病死率会增加。感染和耐受鸭的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图9)和免疫抑制,增加了后期饲养的难度,影响了繁殖性能。通过对同期100万羽鸭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该病的发病率为发病率为20%。与正常鸭组比较,成活率为5%,料肉比为0.6,平均单鸭体重为0.1kg。2018年1-6月脾脏坏死病例检测分析显示,DRV和霉菌检出率居前两位。动物保护中心通过动物回归实验,证实单纯DRV感染可引起雏鸭脾脏严重坏死,并鉴定了该病的病原。本病主要以预防为主,选择合格的雏鸭,做好育雏工作,防止雏鸭受到冷应激。这种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疾病发生,病鸭应及时消除这些缺陷。应大量使用提高免疫力的中药(如黄芪多糖),并使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减少死亡(

4.2018年肉鸭抗菌药物有效率分析

2018年,动物卫生中心对山东省11家肉鸭养殖企业覆盖的养殖区抗菌剂有效率进行了普查。共分离到767株大肠杆菌和295株沙门氏菌。对临床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常用抗菌药物的有效率,以指导临床用药更合理的用药(

从图10可以看出,在现阶段临床使用量较大的三种药物中,氟苯尼考、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的有效率均低于20%。调查发现,最有效的药物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环丙沙星和头孢菌素的有效率也很高。养殖地可选择合理的使用时机(为保证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食品安全,动物卫生中心建议:1.口服大观霉素或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育雏;2.bree可选择庆大霉素和安普霉素进行靶向治疗54001

2.随着肉鸭抗药性菌株的增加,细菌性疾病可能成为肉鸭疾病或继发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第四季度,随着气温的下降,DHV的检出率急剧上升,提示应注意加强对019年

DHV大规模暴发风险的预警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微信咨询 咨询宠物专家 您可以点击微信二维码,扫码添加客服进行咨询,我们将会发给你更多的照片和视频,让您挑选。
扫码关注
扫码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