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更新
  • 养殖信息网(农村养殖创业,攻略学习大全)

养殖信息网

狗狗召唤求带回家
您当前的位置: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海拔4300米牧区首次实现人工种草
养殖新闻

海拔4300米牧区首次实现人工种草

2024年10月15日 编辑:养殖网 浏览: 346次

“过去大面积的草原被牛羊吃掉,风沙非常大。现在种草了,家里的牛羊就够了,草场又绿了。”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农牧业综合示范基地噶尔新村村民米玛说,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海拔4300多米的昆沙乡首次成功种植了1200多亩苜蓿,西藏阿里地区,打破了阿里不能人工种植海拔4000米以上优质牧草的历史(

专家认为,通过人工种植l种草、种畜由“放养”向“圈养”转变,促进西藏形成“农(区)草、牧(区)牧、南向北”的格局,通过开放农牧业两大产业,实现农牧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牧民越穷牧民越穷的恶性循环有望结束(格尔县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草原类型以高山草原为主。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天然草原生态系统脆弱,畜牧业的发展是“先天的”无效”。而畜牧业占农牧民收入的80%。由于过度依赖草原,造成了严重的“超负荷、超放牧”,当地现有草原每年以6.5%的速度退化(

格尔县委书记温江城发现,格尔县现有草地面积超过1200万亩。目前实际牲畜存栏量已达40万头(头和个体),理论载畜量为65亩,草场一羊一只,但由于全球变暖等原因,目前平均已达30亩,草场一羊一只,严重“超载过度放牧”(

,阿里地区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畜牧业发展十分困难。西藏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杜杰说,西藏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天然草地近12.4亿亩,占西藏国土总面积的68.9%。然而,西藏牛羊肉生产在当地甚至不能自给自足,天然草地饲草总量严重不足。传统畜牧业之路,完全依靠天然草地,依靠自然,已经走到了尽头(

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噶尔县畜牧业发展的新战略。2005年,温江市获得陕西省援藏资金,启动昆沙乡“农牧业综合示范基地”项目。10亩地膜苜蓿首次种植成功。经推广,种植面积已达1200亩(

温江市称,当地苜蓿年产量达到1800公斤/亩。种植1亩苜蓿相当于阿里地区100亩天然草地的产量,种植1200亩苜蓿噶尔县“农牧业综合示范基地”位于昆沙乡噶尔新村。格尔新村支部书记邓柱说,目前,试验示范基地已具备一定规模,产业链已基本形成(

温江市介绍,加尔县人工种草为当地刷新了“三账”,即:抗灾保畜账户、农民增收账户、生态保护账户

“抗灾保畜账户”“:”人工植草可以干燥和储存优质牧草,用于抗灾和牲畜保护,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噶尔县农牧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严重。通过人工种草,基地种植鲜草近30万斤,为全县抗灾和牲畜保护提供了保障。2008年,尼图县发生雪灾后,县党委、行署从“基地”组织运来近20吨干草救灾噶尔县抗逆保畜,减少牲畜死亡2万多头(

“农牧民增收”:他们有充足的饲料,促进了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一方面,牧民可以从畜牧业中获得更多的收入;另一方面,更多的牧民可以从事农业生产和劳务输出

,邓柱说,充足的饲料为奶牛养殖、绵羊短期育肥和山羊改良开辟了空间,推动了新的产业项目,基地从内地引进陕北白绒山羊10只,产绒量5-10t是本地绵羊的。现在已经改良了300多只羊。如果全村1万多只绒山羊全部改良,收入将增加1600万元,人均收入将增加3200多元。同时,村里还探索推广地膜青稞、蔬菜、种苗等经济作物,为增加人民收入(

“生态保护账”: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温江市称,大面积推广优质饲料不仅绿化环境,减缓荒漠化,同时也减轻了天然草料的压力nd号。格尔县计划在5年内使种草面积达到1万亩,人均2亩

,据介绍,阿里地区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多为高山、河谷、荒地和沙土,可利用的天然草地只有2.8亿亩。借鉴噶尔县的成功经验,阿里计划在全区大力推广苜蓿人工种植。7个县每推广10万亩,相当于节约天然草地7000万亩,占全区可利用天然草地的四分之一(大规模人工种草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西藏畜牧业科学院

西藏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杜杰说,草畜矛盾和饲料短缺严重制约了西藏畜牧业的发展,而传统的生产方式也制约了畜牧业产出效率的提高。此外,西藏那曲、阿里、日喀则等主要牧区是我国草原畜牧业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干旱、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

历史经验证明,被动抗灾、单纯依靠草原畜牧业的方式,是我国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他说“用钱保护牲畜”并不完全成功。最有效的办法是大力发展人工种草,使西藏畜牧业逐步摆脱“冬瘦春缺、死高”的旧面貌,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杜杰说,人工种草的经济效益是青稞种植的两倍以上,农牧民种草每亩年收入不低于1600元。同时,在荒地种草或在植被稀疏的草地上补植,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人均收入l奶牛养殖每年不低于5000元(

杜杰说,大陆已经通过人工种草发展畜牧业,实现了“肉靠农区而不是牧区”的转变。通过人工种草,实现畜牧业由“放养”向“圈养”转变,促进西藏“农(区)草、牧(区)牧、南向北”格局的形成,通过开放农牧业两大产业,实现农牧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2008年至2010年,全区建设人工牧草和牧草种子繁育基地,计划总投资2亿元,在山南、日喀则、当雄县建设人工草地50万亩,建设牧草种子繁育基地1万亩。规划项目建成后,年总产草1.5亿公斤,相当于81万只绵羊育肥单位。牧草种子基地建成后,年产牧草种子80万公斤,基本能满足区内人工草地

对牧草种子的需求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微信咨询 咨询宠物专家 您可以点击微信二维码,扫码添加客服进行咨询,我们将会发给你更多的照片和视频,让您挑选。
扫码关注
扫码访问移动端